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果树园艺 > 樱桃 > 我国大樱桃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樱桃

我国大樱桃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 现状

目前,我国甜樱桃栽培遍布云南以北的23各省市,分为环渤海湾产区(山东、辽宁、河北、北京等),陇海铁路东段沿线产区(陕西、河南、甘肃、江苏、山西、安徽等),西南、西北高海拔产区(四川、云南、贵州、新疆、青海、西藏、宁夏等),北方寒地保护地栽培区(黑龙江、吉林、内蒙等),以及南方亚热带栽培区(云南、上海、浙江等)等5个栽培区域。2010年底,全国甜樱桃栽培面积约11万hm2,产量约35万t。山东、辽宁、陕西栽培面积及产量位居全国的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三位。其中山东栽培面积为5万hm2,占全国栽培面积的45.6%,产量22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62.9%;辽宁栽培面积为2.8万hm2,占全国栽培面积的25.5%,产量5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14.3%;陕西栽培面积为1.3万hm2,占全国栽培面积的11.8%,产量3.0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8.6%;其余各省占很小的比例。

随着设施栽培技术的进步,甜樱桃设施栽培也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高效产业。全国甜樱桃设施栽培已有6 700 hm2,其中,促早栽培约4 000 hm2,防雨、防霜设施约2 700 hm2,主要分布在山东和辽宁。避雨、防霜栽培主要分布在大连、烟台、泰安、郑州。

二、 存在问题

1、品种结构不合理

露地栽培,老品种面积大,早熟、中熟品种占的比例大,晚熟品种比例小;如山东以美早、红灯、萨米脱、黑珍珠、艳阳、拉宾斯、先锋为主,大连以美早、萨米脱、红灯、佳红、晚红珠、明珠为主,陕西以龙冠、红灯、美早、萨米脱、艳阳为主。设施栽培,品种单一。大连主要为美早、萨米脱、红灯,山东主要为红灯、美早、先锋。上市集中,果品市场供应期较短,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小。

2、技术落实不到位

2.1忽视栽培的基础条件

甜樱桃属喜温不耐寒的树种,不耐涝,也不耐盐碱,适宜土层厚、通透性良好的的、pH值在6.5~7.5的壤土或沙壤土上生长。但是在建园的过程中,普遍忽视甜樱桃对土壤及气候条件的要求。

栽植之前,不能够很好的完成土壤改良工作,不良的土壤理化环境,致使树体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或发育迟缓、或早衰、或抗逆性差、或低产。

在生产过程中,露地栽培,缺乏对高温、干旱,低温、寒冷及降雨等造成的自然灾害预防措施。冻害、旱害、涝灾以及高温致使果实发育停滞、降雨造成裂果等等现象普遍发生,严重影响果品的产量和质量;设施栽培,棚室的牢固性、保温性和采光性能差,不能抵御风雪及冬季低温寡照等不良气候因素的影响,致使设施甜樱桃的产量和质量不能得到保障。

2.2管理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重视地上忽视地下,重视产前忽视产后,重视结果树忽视苗木选择及幼树培养,重视产量忽视质量;盲目修剪、盲目施肥。树势衰弱早、产量不稳定、优质果率低,效益不稳定。尤其在土壤的管理上均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土壤的理化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低,一般在1~1.5%,对甜樱桃的生产非常不利。孙洪英等于2004~2005年对大连地区樱桃园的土壤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大连地区,多数樱桃园树体氮素营养水平较低或很低,钾素营养水平变化较大,但总体水平较高,甚至过高。多数点钙、镁、铁、硼营养水平较低,而锰过高。多数土壤有机质与氮、钙、镁、锌、硼含量较低;土壤容重普遍偏高,空气孔隙度普遍偏低。刘坤等对温室甜樱桃的土壤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温室土壤状况存在着更加严重的问题,表现为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土壤环境恶化迅速,而且在肥料的施用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2.3盲目使用激素,忽视食品安全问题

生产中,为了控制树势,减少工作量,使用多效唑等生长抑制剂控制树势,树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被破坏,不发枝,叶片衰老快,红蜘蛛等危害严重,根系发育不良,树势早衰,病毒病、根癌病发生也较为严重。其中,病毒病发生的比例越来越高,建园但不成园的现象在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据调查,温室甜樱桃栽培中,病毒病的发病率呈现越来越重的趋势,有的棚室红灯品种的发病率达到50%以上,尤其是过度应用多效唑、PBO等生长抑制剂的棚室表现较为严重,甚至达到90%以上。

近年来,激素不仅用在控制树势方面,各类坐果剂在设施栽培中也被很多人应用。各类激素的应用,不仅对树体产生伤害,也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更重要的是与人们日益提高的食品安全要求背道而驰,也将严重影响甜樱桃产业未来的健康发展。但很多生产者为了追求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