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作 > 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病规律如何? 其他经作

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病规律如何?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病原在桑树主根里越冬,翌年5月到达枝叶,通过传毒媒介昆虫凹缘菱纹叶蝉及拟菱纹叶蝉传播蔓延。在桑树生长期内进行嫁接,不论砧木还是接穗,只要带病均可传播。菱纹叶蝉传毒过程是:病株里的类菌原体被菱纹叶蝉吸入食道,通过胃到达肠部,然后渗过肠壁进入血淋巴,再到唾液腺,当菱纹叶蝉把口针刺入桑树健株细胞内或细胞间隙时,唾液呈胶状,围着口针成为涎鞘,口针拔出,涎鞘中的病原即进入桑体内,经过增殖达到一定量后显症。一般两种菱纹叶蝉的三龄以上若虫和成虫在病桑树上吸汁2~4天即可获毒,再经20天左右增殖后开始传病,一旦获毒则终生传毒。在桑园中拟菱纹叶蝉传毒力强,全年4代均具较高传毒率,其比例达36.6%~72.7%。凹缘菱纹叶蝉1、4代传毒率为2.4~19.3%,2、3代传毒率低或不传毒。生产上从6月中旬~10月均可传播,其中9月中旬进入传毒高峰期,潜育期20~300天。一般夏季或早秋染病的当年显症,出现初期症状,到翌年夏伐后出现严重症状。中、晚秋染病的,当年隐症或不发病,潜育到下一年夏伐后才表现症状。潜育期长短、发病轻重,与桑树品种、气温高低、桑树采伐时期及程度有关。红皮大种、火桑、湖桑32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