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我国主要的地方猪种有哪些?

我国主要的地方猪种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我国地方猪种依据猪种起源、体形特点、生产性能,并按照地理分布,划分为6大类型,即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 型、高原型。(1) 华北型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包括东北、华北、内 蒙古、新疆、宁夏以及陕西、湖北、安徽、江苏四省的北部及青海的西宁、四川的广元附近等地区。代表猪种:东北民猪、西北八眉猪、 内蒙古河套大耳猪、河北深县猪、山西马身猪、山东沂蒙黑猪、里岔 黑猪、莱芜猪、安徽阜阳猪、江苏淮猪、河南淮南猪、安徽定远猪、陕西
南山
猪、北山猪、泾山猪等。该型猪特点:全身被毛黑色,嘴尖, 面直,耳大下垂,头纹纵行好,体躯长扁,体质坚强,鬃长毛密,耐粗 伺,适应性强,繁殖力高,一般产仔12头以上,较晚熟,脂肪积累在育肥后期,因而膘一般不厚,板油则较多,肉中水分较少,生长慢, 屠宰率60%〜70%,肉质特好,肉色鲜红,肌肉脂肪含量高,味 香浓。(2) 华南型主要分布于南岭与珠江流域以南,包括云南省西 南和南部边缘,广西、广东省偏南地区,福建东南角和台湾省各地。代表猪种:云南滇南小耳猪、香猪、广西陆川猪、两广小花猪、海南猪、奥东黑猪、福建槐猪、台湾桃园猪等。该类猪的特点是:嘴短面 凹,耳小竖立,头纹横行,毛色多为黑白相间,体躯短矮宽圆,皮薄 毛稀,鬃毛短少,体质疏松,性成熟早,3〜4月龄发情,6月龄体重达30 kg左右即行配种,每胎产仔8〜10头,早期生长发育快,肥 育时脂化很早,早熟易肥,肉质细致,屠宰率70%左右,瞟厚4〜 6 cm,厚的可达8 cm。(3) 华中型主要分布于长江与珠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分布 地区属亚热带,其代表猪种浙江的金华猪、华中两头乌猪、湖南的宁乡猪、湖北的监利猪、江西的赣中南花猪、安徽的皖南花猪、贵州 的关岭猪、湘西黑猪、福州猪等。该型猪体形与华南型猪基本相 似,生产性能介于华北猪与华南猪之间。其特点是:背腰多下凹,耳下垂较华南猪大,毛色多为黑白花,每胎产仔10〜12头,乳头 6〜7对。生长较快,成熟较早,肉质细嫩。(4) 江海型也称华北、华中过渡型。主要分布于淮河与长江 之间的沿江沿海地区。代表猪种:太湖流域的太湖猪、陕西的安康猪、浙江的虹桥猪、江苏的姜曲海猪等。该型特点是:毛黑色或有 少量白斑,头中等大,额较宽,皱纹深且多呈菱形,耳长大下垂,背 腰较宽,腹部较大,骨骼粗壮,皮肤多有皱摺。繁殖力高,每胎产仔13头以上,乳头8对,经济成熟早,积脂能力强,增重较快,屠宰率 一.般为70%左右。(5) 西南型主要分布云贵高原及四川盆地。代表猪种:四川 的荣昌猪、内江猪、成华猪、乌金猪、贵州的柯乐猪、凉伞猪,云南的保山大耳猪、撒坝猪。其特点是:头大,额部多有旋毛或横行皱纹, 腿较短而粗,毛色以全黑和“六点白”较多,也有白色、黑白花和红 毛猪。每胎产仔8〜10头,乳头5〜6对。肥育能力强,词料利用力中等,屠宰率65%〜79%。(6) 高原型主要分布于青藏地区和康滇北区。代表猪种:青藏高原的藏猪、甘肃的合作猪、云南的迪庆藏猪等。其特点是:体型小,貌似野猪,四肢发达,粗短有力,蹄小结实,善于奔走。嘴尖 长而直,耳小直立,背窄而微弓,腹紧,臀倾斜,毛色为全黑、黑褐或 黑白花,皮厚毛密长,鬃毛发达,长达12〜18cm,—头猪年产鬃毛 0.25 kg。为小型晚熟品种,生长缓慢,一年可长到20〜30 kg,2〜 3年长到35〜40 kg。繁殖能力低,每胎产仔5〜6头,妊娠期较长(为120 d),屠宰率65%,肉质鲜美多汁,呈大理石状。

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有100余种,具有突出特点的猪种有东北民猪、香猪、两广小花猪、内江猪、宁乡猪、金华猪、华中两头乌猪、太湖猪、荣昌猪、成华猪、藏猪等。
  
  我国改良品种猪主要有哈尔滨白猪、上海白猪、新淮猪、沂蒙黑猪、三江白猪、北京黑猪、湖北白猪、苏太猪、军牧l号白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