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棚内白天温度要保持 25~30℃,夜间保持 18~20 ℃。如遇低温应加盖草帘防寒。当棚温升高到 30℃以上就应大放风,防止高温灼伤幼苗。
前期主要是增温防止冻害发生;后期外界温度升高,则应做好放风降温工作,防止 高温灼伤生长点及叶片。其原理与苗床管理基本一致。一般要保持较高的气温,促进幼苗的光合作用,并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减少夜间养分的呼吸消耗。具体地讲,若进行直播,在出苗前应保持5厘米地温25~30℃,夜间不低于17℃。白天让拱棚充分接受阳光提高棚内温度,夜间加盖草苫,草苫晚揭早盖,即上午9~10时揭开,下午15~16时盖上,以减少热量散失,保持较高的温度。使出苗快而整齐,达到苗全和苗壮。种子出土后就及时放风,防止幼苗徒长。子叶拱土至第一片真叶展平期间,白天棚内气温保持在22~25℃,夜间不低于15℃。第一片真叶展平后,白天棚温可提高到25~28℃,通风要由小到大,逐步进行。即在苗期保持温度高-低-高的变化规律,这样利于培育壮苗。
双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①品种选择:应选择坐瓜节位低,果实发育期短,采收成熟度伸缩性较大,耐低温耐弱光的品种,如小红、小青、小贝、东升等早熟品种。但有些地区和农户多从产量考虑,常选择中熟偏早的品种用作早熟栽培,如密本、黄狼等品种。以上品种虽晚熟数天,但早期产量上升快,总产量比早熟品种高,从栽培技术上采取措施,可缩短与早熟品种采收供应期的差距。
②播种育苗:为培育适龄壮秧大苗,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必须正确地选择育苗播种期。一般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0℃左右,而幼苗具有3~4片真叶,苗龄30~40天左右,此时定植幼苗最易成活,所以育苗播种期必须根据上述三个条件考虑。南方适宜播种期为2月中下旬,催芽育苗。此时气温尚低,一般不宜采用冷床育苗的方式,而应采用宽4米的中棚,其间套两个跨度1.8米的小棚,再在小棚的底部设置电热线,或填装酿热物。
③定植、覆膜:提早育苗和提前定植是南瓜双膜覆盖早熟栽培的关键技术措施。适宜的定植期为3月底4月初,具体掌握在露地气温稳定在10℃以上。种植方式一般采用单行种植,种植位置可以在畦的中央,也可以在畦的一侧。
④合理密植:双膜覆盖栽培应当合理密植,以获得高产,特别是提高早期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以东升为例,生产中有的栽培密度为800~1000株信,采用双蔓整枝,坐瓜后不再打杈;有的地区密度为700~800株倌,需2~3蔓。具体宽度应根据品种、各地实际条件和栽培管理技术来确定。
⑤加强覆盖期间的管理:双膜覆盖栽培的瓜苗定植后,由于当时外界气温尚低,需要依靠拱棚覆盖来创造适宜南瓜生长的温度环境,但因拱棚内空间小,在晴天中午棚内气温可达到40~50℃以上,特别是在天气渐暖时,易造成高温危害,而遇到强寒流天气时,棚内温度又会很快大幅度降低,特别是大多数双覆盖夜间无草帘覆盖,故容易出现寒害。因此,必须加强拱棚覆盖期间的温度管理。
在全期覆盖情况下,一般可在定植后头7天左右加强保温,促进活棵和防霜冻危害,之后14天内实行30~35℃以下高温管理,促进发蔓和花芽分化。在雌花开放和坐瓜期间应注意防雨,坐瓜以后继续保持夜温,可以防止落果和促进果实膨大。上述拱棚内温度管理可通过拱棚两侧揭起棚膜来实现,由小到大逐渐随天暖加大通风量。开花坐果期间应注意利用拱棚顶部的遮雨作用,确保正常的授粉和坐瓜。棚温管理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温、湿度过高,造成徒长和诱发病害;二是温度偏低,植株生长缓慢,达不到早熟的目的。
⑥合理整枝,人工辅助授粉:双膜覆盖栽培,多采用早熟、早中熟品种,实行密植栽培,一般较多采用双蔓整枝。对于生长势较强、叶片较肥大的品种,可在留瓜节位雌花开花坐住瓜后,向前再留15节,当瓜蔓爬满畦面时打顶;若采用小叶型品种和双蔓整枝时,可保留在坐瓜节位坐瓜以后发生的侧蔓,有利于保证足够的叶面积,从而提高单瓜重和总产量。
在早春双膜覆盖栽培情况下,南瓜雌花开放期尚在棚内,或虽引出棚外,但外界气温尚比较低,昆虫活动很少,因此必须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才能确保按时坐瓜。
双膜覆盖栽培大都存在轮作换茬困难问题,白粉病为害日益严重。克服的途径,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加强田间管理。
上一篇: 初春油菜管理必须注重啥?
下一篇: 哪三注重管理好仔猪教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