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7~8月是降雨较集中的时期,同时也是花生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花生容易发生缺铁黄化。
1、花生缺铁症的发生原因
花生是对铁元素比较敏感的作物之一。铁虽然不是叶绿素的成分,但它是合成叶绿素不可缺少的条件,是与呼吸有关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与过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参与植物体内氧化还原过程。正常情况下,土壤中铁的含量较高,一般不会发生缺铁现象。但若土壤pH值较高时,在夏季七、八月份使土壤中的氢氧根离子及磷酸根离子浓度增加,极易与土壤中的铁离子形成难以被作物根系吸收的氢氧化铁和磷酸盐沉淀,使土壤中的有效铁含量严重降低。同时,土壤中未被固定的有效铁,也会随着暴雨产生的径流流失或随土壤水分向下部淋失。而此时也是花生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花生植株根系因无法吸收到足量的铁,而形成生理性缺铁现象,产生缺铁性黄化症。与花生缺氮、缺锌等引起的失绿比较,花生缺铁症状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叶片大小无明显改变,失绿黄化明显。而缺氮引起的失绿常使叶片变薄变小,植株矮小;缺锌使叶片小而簇生,出现黄白小叶症。鉴定植株是否为缺铁黄化症,可用0.1%的硫酸亚铁溶液涂于叶片背面失绿处,若5~8天后转绿,可确认缺铁。
2、花生缺铁症的防治
可用0.1%~0.2%的硫酸亚铁(黑矾)溶液叶面喷施,每隔5—7天喷施一次,连喷3—4次。
由于花生叶片比较光滑,离水性强,在喷硫酸亚铁溶液时,可加入0.1%的中性洗衣粉,以增强其辅助力,提高喷施效果。
花生缺铁症症状:
花生缺铁首先也是反应在叶片上,造成嫩叶失绿,但是老叶及叶脉没有严重变化,仍保持绿色,缺铁严重时,会造成叶片脱落。花生每形成1吨干物质,需要吸收264克铁。缺铁时,植株矮小,分枝少,开花迟,花量少,根瘤少,根系发育差,心叶以下的1~3片复叶叶肉部分明显失绿,但叶脉仍为绿色。严重时,叶脉失绿、黄化,上部叶片呈黄白色,久之叶片出现褐色坏死斑,直至叶片枯死。
花生缺铁症原因:
土壤呈弱碱性时,使铁呈难溶的氢氧化铁而沉淀,不利于吸收。
花生缺铁症防治方法:
一是基施易溶性的硫酸亚铁(又称黑矾),其含铁量19%~20%,每亩施入0.2~0.4千克,最好与有机肥或赤磷酸钙混施。
二是用0.1%硫酸亚铁水溶液浸种12小时。三是在花针期或结荚期喷施0.2%硫酸亚铁水溶液,隔5~6天1次,连续喷叶2~3次。
根据土壤养分化验结果,花生的黄叶不是缺铁形成的,属于缺镁症状,请大家在生产中仔细辨认。
花生是对铁元素比较敏感的作物之一。正常情况下,土壤中铁的含量较高,一般不会出现缺铁现象。但由于黄淮地区土壤多为弱碱性土壤,pH值较高,土壤中石灰质较多。7~8月土壤中的铁离子形成难以被作物根系吸收的氢氧化铁和磷酸盐沉淀,使土壤中的有效铁含量严重降低。另外,土壤中未被固定的有效铁,也会随着暴雨产生的径流流失或随土壤中的水分向下流失。而此时是花生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花生植株根系因无法吸收到足量的铁,而出现生理性缺铁现象,产生缺铁性黄化病。
症状表现由于铁在植株体内活性小、移动性很差,不易被重复利用。因此花生缺铁时,首先表现为上部嫩叶失绿,而下部老叶及叶脉仍保持绿色;严重缺铁时,叶脉失绿进而黄化,上部新叶全部变白,久而久之叶片出现褐斑并坏死,后干枯脱落。与花生缺氮、缺锌等引起的失绿比较,花生缺铁症状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叶片大小无明显改变,失绿黄化明显。而缺氮引起的失绿常使叶片变薄变小,植株矮小;缺锌使叶片小而簇生,出现黄白小叶症。鉴定植株是否为缺铁黄化症,可用0.1%的硫酸亚铁溶液涂于叶片背面失绿处,若经5~8天转绿,可确认为缺铁性黄化病。
防治方法对缺铁花生田主要施用硫酸亚铁。作基肥时,每亩撒施或集中条施硫酸亚铁2.5~3公斤;叶面喷施时每亩用0.3%~0.5%的硫酸亚铁溶液30~50公斤。因花生叶片比较光滑,离水性强,在喷洒硫酸亚铁溶液时,可加入0.1%的中性洗衣粉,以增加附着力,提高喷施效果。花生施用铁肥后,对控制花黄心叶病有明显效果,每亩增产荚果34~60公斤,增产率可达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