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的形态是什么? 其他

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的形态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含碳的有机化合物。它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它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以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土壤有机质主要是由动植物的残体组成,有碳水化合物、木素、蛋白质、树脂和蜡质等,主要有以下几种元素:碳、氧、氢、氮,分别占的比例为52%-58%、34%-9%、3.3%-4.8%,3.7%-4.1%。
土壤有机质来源非常广泛,大致可以分为几类:植物残体,动物、微生物残体,动、植、微生物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废水废渣。其中植物残体包括各类植物的凋落物、死亡的植物体及根系,是自然状态下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不同土壤其有机质含量差别也很大,含量高的土壤其有机值可以高达20%-30%以上,而有机质含量低的甚至不足1%或0.5%,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土壤学中将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而将含量不超过20%的土壤叫做矿质土壤。
进入土壤中的有机质可以分为三种:新鲜的有机物、分解的有机物和腐殖质。新鲜的有机物是指那些进入土壤中尚未被微生物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分解的有机物是指已经被微生物分解,进入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失去了原有的形态等特征的物质;而腐殖质是指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并再合成的一种褐色或者暗褐色的大分子胶体物质。
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叫做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其主要分为化学的转化过程、活动物的转化过程和微生物的转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使土壤有机质转化为二氧化碳、水、氨和矿质养分(磷、硫、钾、钙、镁等简单化合物或离子),同时释放出能量。这一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养分和活动能量,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土壤性质,为腐殖质提供了物质基础。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土壤的肥力水平是密切相关的。有机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土壤的肥力状况。另外,有机质还有多方面的作用,具体如下:有机质是植物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有机质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有机质能促进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活动;有机质能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有机质具有活化磷的作用。由此可见,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合理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我们更好、更全面的了解土壤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