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育苗期间病害的预防
育苗池在使用前应将池壁、池底清洗干净,并用高浓度高锰酸钾溶液(加毫克/升)充分浸泡消毒,再用经15 毫克/升漂白粉消毒处理的育苗用水清洗。
育苗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死卵、死苗和残饵,勤换水,保证溶氧充足,水质清新。
育苗使用的卤虫卵须用15~20 毫克/升的甲醛溶液浸泡15~30 分钟,充分冲洗后进行孵化,以避免带入原生动物、细菌及其他病原体。
育苗期投喂的鲜活饵料应彻底洗净,过滤选择出适口饵料,用2 ~3 毫克/升的青霉素浸泡15~20 分钟后使用。
育苗翻池和运输过程中,为防止鱼体受伤感染病菌,应在水中加3~5 毫克/升的呋喃唑酮(已被列为渔业禁用药物)或8~10 毫克/升的青霉素、链霉素。
二、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期的疾病预防
(一)鱼池清整 养鱼池在连续饲养的情况下,池底堆积大量残饵、粪便、污泥以及一些腐殖质等,不仅是病原菌掌生的温床,而且其分解产生甲烷、氨、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同时消耗大量氧气,严重危害鱼体健康。所以,鱼种放养前要清除池塘中大量的有机物,减少病原菌孽生,改善养殖水环境。
(二)鱼池消毒 苗种入池前应将池塘进行药物消毒,较常用的方法有生石灰清塘和生石灰与漂白粉混合清塘两种。
1 .生石灰清塘 分为干池清塘及带水清塘两种。先将生石灰搅拌成浆,不待其冷却即向池塘泼洒,然后用泥耙将灰浆和匀,以加强清塘效果。生石灰用量:干池法水深10 厘米,每公顷用量1 050~1 200 千克;带水法水深0 . 5 ~1 米,每公顷用量1 950~2 250 千克,药效期为7~10 天。
2 .生石灰与漂白粉混合清塘 一般水深1 米左右的池塘,每公顷用生石灰1 050 ~1200千克,漂白粉75~105 千克。此方法能改变池塘底泥结构,加速有机物的分解,pH 值最高时可达12 以上,除杀死多数水生动物外,还对藻类和一些水生维管束植物也有杀灭作用。当清塘7~8 天后,浮游生物明显上升而且持久性地增长,对苗种饲养极为有利。
(三)使用优质饵料,提高杭菌能力 目前养殖河豚所用饵料多为鲜冻杂鱼,鲜鱼、虾等饵料极有可能将自然海区的鱼类病原体带入池中,如稍有变质则可能带入大量的细菌,导致鱼摄食后引起疾病。应严禁使用腐败变质的杂鱼虾。在配合饵料的制作上应充分注意粗蛋白质、粗脂肪、钙、磷、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的搭配,以满足河豚生长的需求,从而提高免疫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四)加强水质管理水质与河豚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应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水质管理。
1 .控制适宜的放养密度 放养量过大,超过水体负荷能力,会导致溶氧量低,水质恶化,造成鱼类死亡。
2 .适宜的换水量 随水温的变化和鱼体的生长,适时调节换水量,改善水体水质。一般每周换水10~30 厘米,并保持水深1 . 5 ~2 米。
一、病毒性疾病
1.白口病
防治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应以预防为主,及时分选分养避免密度过大,保证饵料优质,投喂及时。
二、寄生虫病
1.异沟虫病
防治 用一般的药物(外用或内服)驱虫效果不佳,实践经验是不用金属网箱养殖河(鱼屯)鱼,可有效防治此病,另外养殖海水需交换良好。
2.三代虫病
预防 因为三代虫的传播是河鲀鱼与河鲀鱼之间的直接接触所致,所以饲养鱼类的种群密度一定不要过大。
治疗 用20ppm高锰酸钾浸洗病鱼15分钟~30分钟;200ppm~300ppm福尔马林浸洗病鱼25分钟,或者50ppm福尔马林浸洗14小时。
3.车轮虫病
防治 尽量在海水交换良好的海域养殖,降低养殖密度,及时清除病鱼,消除病原。必要时予以药物治疗:用2ppm~3ppm硫酸铜全池泼洒。
4.心脏粘孢子虫病
三、营养性疾病
对此类疾病人们往往容易混淆为其他疾病,而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其实,此类疾病往往只需在饵料中添加相应缺乏的物质,即可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1.溃疡症
此病是患黑变症后继发性疾病,最初鱼的头部和背部出现白云状圆斑,如逐渐发展会使皮肤溃烂、剥离、鱼体消瘦,逐渐衰弱死亡。此病多发生在开食后单独使用糠虾喂养至2厘米之前,若在饵料中添加一些鱼肉等,症状会逐步消失。必要时予以药物治疗:呋喃西林、红霉素3ppm药浴,并结合100公斤鱼用7.5克土霉素拌入饵料连续投喂5天~7天。
2.营养性肌肉萎缩症
长期投喂变质的饵料(尤其是变质的冰鲜鱼)会导致此病的发生。
四、环境性疾病
1.残食
预防 尽量做到放养鱼苗整齐划一,投饵要求优质、充足、及时,坚持清晨投饵,及时分选、分养,避免鱼密度过大等。
2.气泡病
防治 发现此病需立即换水调整溶氧,使用遮光幕控制光照,或用略含藻类的海水饲育河鲀。
3.黑变症
防治 投喂适宜饵料及降低光照度。
4.赤潮中毒
当把河鲀鱼鱼苗由室内转到室外饲育时如预先在新培育池中大量培育轮虫,而使饲育水呈淡红色或粉红色,这是藻类及夜光虫大量繁殖的结果。如果此时放入鱼苗加之静水培育,就会造成放养的鱼苗和大量繁殖的轮虫几天内全部死亡。因此,在放养前仔细检查池内水质非常重要。
1.加强日常的管理。养殖池应有专人管理,做好记录,每天早晚要巡塘1次。鱼病流行季节、阴闷恶劣天气和暴雨更要勤于巡塘,勤换水,保证溶氧量足,水质清新。
2.饲料搭配科学,投喂新鲜优质饲料做到“四定”,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不喂腐烂变质的饵料,及时清除残饵,改善水环境。
3.拉网、运输、催熟、催卵、转池时操作必须仔细,防止损伤鱼体,导致感染病菌而引起疾病。
4.搞好消毒和传染病的预防。池塘使用前应将池壁、池底彻底清洗干净,并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清塘、消毒。食台每天消毒,经常暴晒,食台附近定期用漂白粉泼洒消毒。健壮鱼种或多或少带有某些病原体,投放鱼种苗需用药液对鱼体进行浸洗消毒。使用消毒药液时要随配随用,可用木盆或搪瓷碗配制,不宜用金属器皿配制药液。用药剂量要准确,保证鱼的安全。用药液对鱼消毒时要仔细观察,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用药,立即将鱼捞出移到另外的水池养治以防中毒死亡。
华鲀牌河豚鱼被世人瞩目,不仅仅是华鲀牌河豚鱼的营养美味。它与其它河豚鱼有着诸多的区别。
华鲀公司养殖生产“盘锦河豚”被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批准为中国唯一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意味着华鲀牌河豚鱼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辽河流域文化经红山文化考证有着8000年的悠久历史,而长江、黄河仅有5000年历史,辽河流域长年途径的黑土、黄土、沙土、石灰岩等造就了盘锦河豚独特的生存环境及生长优势。
华鲀公司从1996年开始控毒养殖河豚鱼,养殖基地位于辽河流域的入海口,是中国(唯一)河豚鱼标准化养殖示范区,由于独特的生长优势远优越于其它河豚鱼。华鲀牌河豚鱼所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可达23.2%,远远的高于其它河豚鱼。华鲀公司是国家卫生部批准河豚鱼试食试验定点单位。经连续10年试食试验已达1000万人次,未发生任何类型河豚鱼中毒事件。
出于地理环境优势,华鲀牌河豚鱼(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的养殖由纯土池海水混养,这就在根本上区别于南方淡水养殖的河豚鱼。海水养殖河豚口味鲜美,而南方淡水养殖的河豚鱼有淡水鱼都存在的特点-土腥味,是用各种方法去除不掉的,且淡水养殖的河豚鱼有寄生虫,故淡水养殖河豚鱼做不了生鱼片,日本等发达国家从不食用由淡水养殖的河豚鱼。
一、育苗期间病害的预防
育苗池在使用前应将池壁、池底清洗干净,并用高浓度高锰酸钾溶液(加毫克/升)充分浸泡消毒,再用经15 毫克/升漂白粉消毒处理的育苗用水清洗。
育苗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死卵、死苗和残饵,勤换水,保证溶氧充足,水质清新。
育苗使用的卤虫卵须用15~20 毫克/升的甲醛溶液浸泡15~30 分钟,充分冲洗后进行孵化,以避免带入原生动物、细菌及其他病原体。
育苗期投喂的鲜活饵料应彻底洗净,过滤选择出适口饵料,用2 ~3 毫克/升的青霉素浸泡15~20 分钟后使用。
育苗翻池和运输过程中,为防止鱼体受伤感染病菌,应在水中加3~5 毫克/升的呋喃唑酮(已被列为渔业禁用药物)或8~10 毫克/升的青霉素、链霉素。
二、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期的疾病预防
(一)鱼池清整 养鱼池在连续饲养的情况下,池底堆积大量残饵、粪便、污泥以及一些腐殖质等,不仅是病原菌掌生的温床,而且其分解产生甲烷、氨、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同时消耗大量氧气,严重危害鱼体健康。所以,鱼种放养前要清除池塘中大量的有机物,减少病原菌孽生,改善养殖水环境。
(二)鱼池消毒 苗种入池前应将池塘进行药物消毒,较常用的方法有生石灰清塘和生石灰与漂白粉混合清塘两种。
1 .生石灰清塘 分为干池清塘及带水清塘两种。先将生石灰搅拌成浆,不待其冷却即向池塘泼洒,然后用泥耙将灰浆和匀,以加强清塘效果。生石灰用量:干池法水深10 厘米,每公顷用量1 050~1 200 千克;带水法水深0 . 5 ~1 米,每公顷用量1 950~2 250 千克,药效期为7~10 天。
2 .生石灰与漂白粉混合清塘 一般水深1 米左右的池塘,每公顷用生石灰1 050 ~1200千克,漂白粉75~105 千克。此方法能改变池塘底泥结构,加速有机物的分解,pH 值最高时可达12 以上,除杀死多数水生动物外,还对藻类和一些水生维管束植物也有杀灭作用。当清塘7~8 天后,浮游生物明显上升而且持久性地增长,对苗种饲养极为有利。
(三)使用优质饵料,提高杭菌能力 目前养殖河豚所用饵料多为鲜冻杂鱼,鲜鱼、虾等饵料极有可能将自然海区的鱼类病原体带入池中,如稍有变质则可能带入大量的细菌,导致鱼摄食后引起疾病。应严禁使用腐败变质的杂鱼虾。在配合饵料的制作上应充分注意粗蛋白质、粗脂肪、钙、磷、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的搭配,以满足河豚生长的需求,从而提高免疫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四)加强水质管理水质与河豚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应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水质管理。
1 .控制适宜的放养密度 放养量过大,超过水体负荷能力,会导致溶氧量低,水质恶化,造成鱼类死亡。
2 .适宜的换水量 随水温的变化和鱼体的生长,适时调节换水量,改善水体水质。一般每周换水10~30 厘米,并保持水深1 . 5 ~2 米。
上一篇: 沙糖桔保花保果关键是什么?
下一篇: 怎样改造低产核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