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其他蔬菜 > 怎样调节大棚湿度? 其他蔬菜

怎样调节大棚湿度?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调节大棚内湿度的办法主要有:一是改变温度。根据大棚内湿度的变化特点,如果增减相对湿度时l可在不影响湿度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棚内温度,从而达到改变湿度的目的。二是通风降湿。每次灌水后,在不影响温度条件的情况下,要加大通风量,:降低棚内空气的相对湿度。蔬菜生长要求空气湿度小,土壤湿度适当大些。三是中耕、覆土与灌水。在播种前或定植后,都要充分浇水,等水渗下后就可利用中耕和覆土的办法,保证适宜的土壤湿度而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四是地面洒水。空气湿度小,需尽快提高湿度时,可直接向大棚地面洒水或喷雾。通过以上大棚内湿度条件的调节措施,可以便大棚内的湿度控制在蔬菜生长发育的适宜范围内。大棚内适宜的湿度是:白天50~60%,夜间80一90%,尤其是夜间湿度不要过高。

料薄膜的透气性和透水性都较差,使大棚内平时经常处于较密闭的状态,限制了土壤水分的蒸腾,使大棚内空气和土壤湿度过高。如果不进行调节,棚内的相对湿度可达70~100%,一般比露地高10一20%。大棚内的空气湿度还与棚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容积大的湿度小,但局部湿度大。大棚内的土壤湿度受灌水量和灌水次数的影响,同时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又是互相影响的。空气湿度高,蔬菜叶面蒸腾作用受到抑制,土壤蒸发和蔬菜的蒸腾作用加强,土壤湿度也就随之降低。
调节大棚内湿度的办法主要有:一是改变温度。根据大棚内湿度的变化特点,如果增减相对湿度时l可在不影响湿度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棚内温度,从而达到改变湿度的目的。二是通风降湿。每次灌水后,在不影响温度条件的情况下,要加大通风量,:降低棚内空气的相对湿度。蔬菜生长要求空气湿度小,土壤湿度适当大些。三是中耕、覆土与灌水。在播种前或定植后,都要充分浇水,等水渗下后就可利用中耕和覆土的办法,保证适宜的土壤湿度而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四是地面洒水。空气湿度小,需尽快提高湿度时,可直接向大棚地面洒水或喷雾。通过以上大棚内湿度条件的调节措施,可以便大棚内的湿度控制在蔬菜生长发育的适宜范围内。大棚内适宜的湿度是:白天50~60%,夜间80一90%,尤其是夜间湿度不要过高。

通风排湿,降温,中耕,膜下暗灌。

调节大棚湿度的方法:
(1)全面积覆盖地膜。覆膜后,土壤水分蒸发受到抑制,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般比不覆盖的下降10~15个百分点。
(2)科学通风排湿,增大昼夜温差。空气湿度在其绝对含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温度的下降而升高。根据这一规律,白天只要温度不超过作物适温范围的上限,不须通风,以高温降低空气湿度。 通风要在傍晚、夜间、清晨进行。一般在下午4时拉开风口,通风排湿,室内温度降至16℃时关闭风口;傍晚放苫后,在草苫下面拉开风口,只要室内夜温不低于作物适温范围的下限,风口尽量开大;清晨拉揭草苫时拉开风口,通风排湿30~45分钟后关闭风口,快速提温。这样做既可有效降低室内的空气湿度,又能使夜间温度维持在10℃~16℃,扩大了昼夜温差。较低的夜温既可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加养分积累,又能缩短和避开霜霉、灰霉等病菌侵染发展,减少病害发生。通风还应结合室内湿度与作物的生育状况灵活掌握,如果设施内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0%时,且作物已经发病,则应以通风、降湿为主,只要室温不低于作物适温下限,可尽量加大通风量,快速降湿,以低湿度和较低温度抑制病害的发生。如果室内湿度在70%左右,作物又无病害发生,则可适量通风风,使温度维持在作物适温范围的上限,并适当增高2℃~4℃,以便提高地温,促进发根、以根壮秧和增强光合作用。
(3)科学灌水,让无滴膜上的水流到温室外。方法如下:安装温室底膜时,将细铁丝置于每根骨架的腹面,用“∩”型绑缚方式,把串入底膜上缘缝筒中的钢丝固定于骨架上,固定后的钢丝低于所处部位骨架外缘0.3厘米左右,这样做可使主膜与底膜之间的重叠处留有缝隙,主膜上的流水从缝隙中流向室外,从而降低室内湿度。
(4)操作行覆草吸收水蒸气,降低空气湿度。
(5)升温降湿:采用这种方法既可满足植株对温度的需要,又可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当植株长到具有抵抗力时,浇水闭棚升温达30℃左右持续1h,再通风排湿。3-4h后棚湿低于25℃时可重复一次。早晨揭苫后,一般情况下不要放风,在不伤害栽培作物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温度(如黄瓜,可让温度上升到32摄氏度)。随着温度的上升,湿度则会逐渐下降。当温度上升到栽培作物所需温度的最高值时,开始放风。

(6)无滴膜覆盖。无滴膜覆盖可以克服棚内倒附着大量水珠的弊端,明显降低湿度,且透光性能好,有利于增温降湿。

(7)采用滴灌或渗灌。滴灌、渗灌除了具有省水、省工、省肥、省药、防止土壤板结和使地温下降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降低因浇水而造成的空气湿度增加。

(8)膜下滴灌。膜下滴灌综合了地膜覆盖和滴灌的共同优点,是降低棚内湿度的有效措施。方法是地面起高垄,然后在高垄中央放上滴灌管,再覆盖地膜。

(9)粉尘法、烟雾法用药。棚室内必须施药时,若采用常规的喷雾法用药,会增加棚内湿度,这对防治病害不利。采用粉尘法、烟雾法用药,则可以克服以上弊端。

多种浇水方法配合使用,放风通气,地膜履盖,合理做畦方式,中耕松土。

一是改变温度。二是通风降湿。三是中耕、覆土与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