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一种植物,杂草与水稻植株争肥、争水、争光、争空间,抑制水稻生长发育,给水稻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既能有效地解决稻田草害问题,又能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已是当前防除水稻杂草的主要方法。水稻是剑川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县常年播种面积达到7—8万亩,稻田除草对全县农业生产十分重要的话意义,根据剑川县气候环境和农业生产实际,稻田杂草最佳时期一般是在水稻大田移栽后7天~10天出现第1次萌发高峰期,这次杂草主要是: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和异型莎草等一年生莎草科杂草。移栽后20天左右出现第 2次萌发高峰期,这次杂草以: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为主。杂草第1次萌发高峰期的数量大,发生早,危害性大,是防除的主攻目标,应立足早期用药,即芽前芽后施药,除茎叶处理剂外,一般要在杂草3叶期以前施药。 药剂选择 稻田杂草混生,以稗草、鸭舌草、节节菜、眼子菜、牛毛毡、矮慈姑等杂草为主,用药时要针对田间杂草发生状况选用见效快、效果好、无残留的除草剂。目前生产上主要推广使用的除草剂是:“苄·乙、野老、稗杂草粉剂、灭草王、丁草胺、扑草净、精克草星”等。
使用方法:移栽田和抛秧田在移栽后7天~10天即稗草二三叶期施药,施药前后保持浅水层(1 寸左右水)5天~7天,施药要在晴天进行,施药量和施药方法应按各除草剂使用说明进行。
上一篇: DHI 测定中由生产者提供的数据有哪些?
下一篇: 衰老期杏树修剪的关键技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