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疮痂病既危害柑桔叶片、新梢,又危害果实幼嫩组织。叶片上产生油渍状黄色小点,以后病斑增大,颜色变成蜡黄色,后期病斑木栓化,多数病斑向叶背突出,新梢受害常呈焦枯状而凋落,危害严重时叶片呈畸形,花期受害,花瓣很快脱落,果实受害,开始为褐色小点以后逐渐变黄褐色木栓化突起,严重时幼果脱落,受害严重的果实较小、厚皮、味酸,甚至变成畸形。 疮痂病最大特点,叶片背和果实上都有瘤状突起。
防治方法:疮痂病是真菌性病害,用杀菌剂即可防治,关键时期春芽长到2毫米时和谢花2/3时喷药即可,推荐农药50%多菌灵600-800倍液树冠喷布,77%多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树冠喷布。此外柑桔缺錋症,果实出现厚皮、果实小、坚硬和畸形果。防治措施是在春梢和盛花期各喷一次0.1%的硼砂液,你可对照施治。
一是注意用药要适时。防治该病一般要用2~3次药。第1次要掌握在春芽萌动时进行,即芽的长度不超过1粒米长以前,否则容易引起药害。这是保护新梢的关键。第2次施药要掌握在橘树2/3的花瓣脱落时,这是保护幼果的关键。第3次防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6月份有连续霉雨趋势,幼果上病斑仍在发展时,可在6月中旬防治1次。苗木疮痂病主要掌握各次树梢抽芽前防治。
二是注意选用恰当的药剂。目前,防治疮痂病以波尔多液为最好。因为这种药剂杀菌性能好、杀菌面广,黏着力强,不易为雨水淋洗,残效长。但其缺点是容易诱发锈壁虱。因此,除第1次外,第2~3次喷药,在锈壁虱危害严重的地方可用多菌灵、托布津等农药代替。
三是注意每次防治的药剂浓度。防治柑橘疮痂病,第1次防治可用0.5%~0.8%的波尔多液,配制时取硫酸铜、生石灰各250~400克,加水50千克;第2、3次为0.3%~0.5%的波尔多液,配制时取硫酸铜、生石灰各150~250克,加水50千克。或用50%多菌灵可生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另外,也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
1、第一次施药可选用0.8%等量式波尔多液,在配好的波尔多液溶液中加入0.6斤的食盐,有增效和耐雨水冲刷作用,同时对兼治柑桔白色膏药病有特效。
2、10%世高水分散粒剂兑水1500—2000倍液喷雾。该药具有杀菌普广,强疗效且持效期长的特点。
3、80%大生M—45可湿粉兑水500—800倍液喷雾,它可形成致密药膜耐水冲刷,雨前喷药,雨后不必重喷,对炭疽病、树脂病、煤烟病、锈壁虱等病虫有良好的兼治作用,可连续使用。
疮痂病主要为害幼叶、新梢和幼果,一般春梢发病严重。受害叶片最初产生油渍状的小点,扩大后呈黄褐色至灰褐色,多向叶背面突起,叶面凹陷的圆锥形(漏斗状)病斑,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成一片,叶片扭曲畸形。新梢受害症状与叶片相似,但突起不及叶片上的明显,受害严重时枝梢短小扭曲。果实受害形成散生或连片的瘤状突起,幼果受害多呈茶褐色腐烂脱落,稍大果实受害则形成黄褐色木栓化的突起。橘类易感染疮痂病,而橙类抗病,柑类则介于两者之间。
防治柑橘疮痂病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1)药剂防治。防治的关键时期是春季,重点保护新梢和幼果。在芽长约一粒米时喷药1次以保护新梢,在落花2/3时喷药1次保果,如果遇到低温多雨年份,隔15天左右再补喷一次。
药剂主要有:a)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b)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c)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d)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e)10%甲醚苯环唑水分散颗粒剂2000~2500倍液。(2)减少侵染源。结合冬季修剪,剪除带病的枝梢和过密郁闭的枝条,扫除地面枯枝落叶,并移出果园外集中烧毁。(3)使用无病苗。 新建果园时,选用无病苗木,对来自病区,橘类等易感品种的苗木栽种前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泡30分钟杀菌。
选用药剂防治:可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上一篇: 籽粒苋籽粒中是否含有反营养成分?
下一篇: 百脉根的别称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