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在我县栽培的不同时期、不同季节均有发病,个别地块还相当严重,特别是连作地发生更严重。因此,经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之后仍表现出发病症状,这就需采取化学防治的手段,施用化学农药进行辅助防治。化学防治的主要目的是:防治病菌侵入;杀死病菌;抑制病菌生长发育,增强番茄免疫能力。
1、土壤处理
番茄喜中性环境,偏酸土壤,碱性土壤可使用生石灰进行改良。土壤带菌是我县番茄生产中的一大威胁,除做好苗床地消毒外,还可对大田施用广谱杀菌剂消毒,减少土壤中的病原物(可用百菌清或代森锌等农药)。
2、苗期、收获期
在大田定植后对出现晚疫病症状的叶、茎、果,首先人工及时清除,并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喷施,施药必须均匀、周到,特别是开花到结果中期非常关键,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在这期间的早、晚都要认真检查晚疫病发展情况并及时组织防治,一旦流行,将对产量和品质均有很大影响。若在大田内发现中心病株,可选用以下方法和药剂:保护地采用烟雾法,在番茄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72%克露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世高1500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等,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4—5天。在疫病大范围发生时,喷洒农药是防治疫病最有效的方法,但要注意喷洒药液要及时、周到,以防为主。常用的药剂有: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早疫病还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防治晚疫病可用77.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茎部病斑可用高浓度药液涂抹,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0倍液。不管是病叶喷药或病茎涂药,每7-8天1次,连续2-3次,但要注意施药后10天不可摘果上市。
上一篇: 冬枣的主要分布区域在哪里?
下一篇: 母猪分娩3-5天饲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