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采纳】茶树修剪应与采摘留养相结合。
修剪是幼龄茶树培养骨干的重要手段。幼龄茶树在树冠养成过程中,骨干枝和骨架层的培养主要靠三次定型修剪来完成。定型修剪后的茶树,在采摘技术上,要应用“分批留叶”采摘法,多留少采,做到以养为主,采摘为辅,实行打头轻采。如果只顾眼前利益,不适当地早采或强采,会造成茶树枝条细弱,树势早衰,不但产量上不去,茶树也像“小老头”,难以封行。这样的茶树,即使进入壮年期,单产也是不高的。反之,如果只留不采,实行封园养蓬,结果枝条稀稀朗朗,采摘面上生产枝不多不密,实现高产也很困难。
对于深修的成年茶树,要视修剪程度注意留养。由于深修剪,使茶树叶面减少,光合同化面缩小,而修剪面以下抽发的生产枝,一般都比较稀疏,形不成采摘面,所以需通过留养,增加枝条的粗度,并在此基础上再萌发出次级生长枝,经修剪重新培养采摘面,一般深修的茶树需经过一季到两季留养,再时行打头轻采,逐步投产。若剪后不注意留养,甚至强采,很容易引起树势早衰。
重修剪、台刈更新后,茶树的采摘管理,是培养树冠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更新的当年,生长比较旺盛,在年生长周期内,新梢的生长几乎无休止期,节间长、叶片大,芽叶粗壮,对培养树冠十分有利。在生产实践中,也正是台刈或重修剪后的1-2年内,是培养再生树冠的最重要时期,要特别强调以养为主,采养结合,在树冠尚未封行前,采摘打顶的目的,不是为了收获,而是配合修剪,养好树冠的一种手段。重修剪、台刈以后的茶树,一般要经过2-3年打顶留叶采后,才能正式投采
幼龄茶树树冠养成过程中骨干枝和骨架层的培养主要靠三次定型修剪。在采摘技术上应实行“分批留叶”,要多留少采,做到以养为主,采摘为辅,实行打顶轻采。在生产实践中应注意两种倾向:一是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茶树长势和实现高产稳产的基础,急于求成,不适当地早采、强采,造成树势早衰,产量始终上不去,茶树难以封行。二是该采的不采,实行封园养蓬,结果也达不到目的。
轻修剪 轻修剪是在定型修剪的基础上进行的整形修剪,目的是继续培养茶树树冠和采摘面。剪位一般在上年剪口上提高4~8厘米。春茶留叶采摘的,留春梢,剪去夏、秋梢。春茶不留叶而夏茶留叶采摘的,剪去夏、秋梢所留真叶以上的梢位。若春、夏茶都留叶采摘的,则以树冠面净增高度为准进行修剪,不宜留桩过高。轻修剪用水平剪一次剪平,剪口要平滑。轻修剪宜在秋末或早春茶树休眠期进行。修剪后应加强茶园肥培管理。隔年或隔两年以上轻修剪,春茶留叶采摘,可使春茶开采提早,增加春茶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深修剪 深修剪主要是剪除茶树的鸡爪枝、冗生枝、枯枝,促使茶树萌发新枝,组成新的生产枝层,提高育芽能力。一般深修剪周期常在5年以上,进行一次深修剪后,当茶树冠面生产枝层再次出现衰老情况时,应再次进行深修剪。深修剪剪度较深,一般降低冠面15~25厘米。深修剪常在春茶采摘后进行,这样可获得一季春茶。深修剪后当年须停止采摘,以培养树势,待翌年茶树树冠生产枝层重新组成后才可采摘。如果秋末进行深修剪,则翌年的春茶应留养一季,夏季再开始采摘。
重修剪 重修剪适用于衰老茶园中主枝尚强壮、1~2级分枝也较壮实、上层分枝零乱细弱的茶园和未老先衰的茶园。重修剪的剪位一般离地面40厘米左右,剪后只剩下主枝和1~2级分枝。茶丛中特别衰老的枝条,可将其从根部割除,同时割除自然更新枝中的细弱枝条,保留健壮的更新枝。一般在春茶采摘后的休眠期进行重修剪,用锋利刀具或台刈铗逐枝切割,切口必须光滑平整略呈斜面,重修剪后必须重施肥料。
上一篇: 柑桔病虫害防治要点?
下一篇: 如何帮仔猪过断奶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