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合理使用农药原则是什么? 其他

合理使用农药原则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对症下药、适时用药   

1、针对不同种类的害虫而选择用药。应根据不同的害虫种类选择农药,对一些刺吸式口器取食植物汁液的害虫(蚜虫、粉虱)应选择触杀及内吸作用的农药。对体表有保护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蚧类、黑刺粉虱)应选择对蜡质有较强渗透作用及触杀作用农药。对以咀嚼式口器取食作物叶子的害虫(小菜蛾、夜蛾的幼虫),应选择以胃毒作用为主的药剂。   

2、根据害虫各生育期的不同特点而适时用药。害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对同一化学农药表现的敏感程度不同。一般杀虫剂施药适期应选择在害虫三龄以前的幼虫期;钻蛀性害虫要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药。   

3、针对病害种类不同和病害侵染危害特点选择合适的杀菌剂和适宜的喷药时期。如分清真菌、细菌病毒病害、土传或气传病害,选择不同杀菌剂。   

4、 根据不同的气候选择最佳施药时期。许多农药的防效与温度关系密切,其防治效果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高而提高,选用此类农药,应在温度较高时施用,如啶虫脒、敌百虫等。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温度较低时反而防效较好,此类农药应在早晨或傍晚施用,如功夫、敌杀死等;微生物杀虫剂对光照、温度较敏感,应选择在作物生长后期,尤其雾天露水较多时施用较好,如BT、白僵菌等。   

二、掌握合理用药剂量   

指准确地控制药剂浓度,用药数量和用药次数。在使用农药过程中应提倡最低有效剂量,降低农药的使用次数,这样既可节省防治成本,又可减少对天敌的伤害。在施用农药时任意提高农药剂量或浓度,随便增加施药次数,会产生和加重农药的副作用,所以在考虑使用农药剂量的同时,还应降低农药的使用次数,参照防治指标进行防治。   

三、合理混用 合理混用农药可扩大防治对象,提高防治效果,防止或延缓病虫对农药的抗性。但应注意:①混用的农药彼此不能产生化学反应,以免分解失效。例如,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②应现配现用;③混用后的药液不应增加对人、畜的毒性;④混用要求具有不同的防治对象或不同作用方式,混用后可达到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害的目的;⑤不同农药混用后要达到增效的目的。   

四、交替使用农药 交替使用农药是为了克服和延缓有害生物对农药产生抗性。首先应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对于杀虫剂,应选择作用机理不同或能降低抗性的不同种类的农药交替使用,如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杀虫剂之间的交替使用。对于杀菌剂,将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交替使用,如百菌清和雷多米尔的交替使用;或者将不同杀菌机制的内吸杀菌剂交替使用。不同种类农药交替使用的间隔期限应越长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