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初次浸染菌源主要是带病种子,其次是病稻草。播种带病种子时,种子上的病菌活动后即可侵害幼苗的根、芽鞘和子叶,引起发病。病菌主要通过气孔和伤口侵人,南方稻区在暴雨或台风发生时,稻株叶片互相摩擦,产生大量伤口,给病菌的传播和侵人造成有利条件,常使病害加重发生。
本病的发生与品种抗病性有关,一般粳稻比籼稻抗病,普通稻比杂交稻抗病,高杆品种比矮秆品种抗病,糯稻最感病。品种抗病性主要与本身气孔密度和孔口开张度的大小有关,气孔密度大,开张度也大的品种易感病。
上一篇: 如何提高蔬菜大棚采光率?
下一篇: 如何提高枣树的坐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