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白菜 > 大白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白菜

大白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选好品种,避免连作。

  大白菜应选用抗病、耐湿、高产的杂种一代如西白4号、铁跟王等。同时要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可与葱蒜类、瓜豆类、茄果类和粮食作物等轮作,

  二、腾茬整地,施足底肥。

  大白菜的根系比较浅,对土壤水肥要求较高,因此要争取早腾茬,早翻耕。一般在播种前15天左右,深翻20厘米左右,通过伏晒杀菌灭卵,使土壤疏松,以待播种。大白菜是需肥量多的蔬菜,要有充足的底肥,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一般需要在整地时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或者优质商品有机肥500公斤。

  三、种子灭菌、适时播种。

  播种前用代森锌或福美双拌种,进行种子灭菌消毒,其药量为种子量的0.4%。由于高温容易引起白菜病毒病的发生,在莱州应适当延迟播期,可在8月15-20日(处暑)播种。既能避免病毒病,又能保证大白菜的适时包心 。播种方式以条播或条点播为宜。为了防止土表干燥和出苗后烈日灼伤幼苗,播种后可进行覆盖,覆盖厚度以3厘米左右为宜。

  四、掌握密度、间苗定苗。

  大白菜种植密度,早熟品种每亩3200株,中晚熟品种每亩2300-2400株。间苗定苗要及时进行,以防止幼苗拥挤,促进健壮生长。间苗一般分次进行,第一次在拉十字时淘汰出苗过迟的小苗、子叶形状不正常的劣苗以及倒伏于地面的次等苗;第二次在幼苗出现4-5片真叶时进行,条播者按株距10厘米,条点播者按株距7厘米的距离间苗,选留生长强、具有本品特征的幼苗,拔除杂苗和病苗;当幼苗生长20-26天进入团棵阶段后,即按预定的株距间苗。

  五、加强田管,控制肥水。

  幼苗期小水勤浇,保湿降温;莲座期掌握偏干不旱,以适当蹲苗,促进根系深扎。莲座初期每亩施尿素15公斤,覆土后浇水。莲座末期、包心初期每亩施含钾复合肥20-25公斤,并注意适当控制水分,封垄前应认真细致打药,消灭蚜虫、菜青虫,防治霜霉病和软腐病。包心期可追施化肥2-3次;后期要控水,包心紧实时注意排水以利收获。霜前进行捆菜,温度降到0℃时及时收获、贮藏。

  六、防治病虫、夺取高产。

  幼苗期重点防蚜虫,兼治菜螟、菜青虫、小菜蛾,喷腚虫咪或菜喜等农药。莲座期重点防治霜霉病和软腐病,霜霉病可用杀毒矾、金雷等防治, 莲座至包心期,极易受软腐病的危害,可用农用链霉素或松脂酸铜等进行预防。

白菜又名不结球白菜、小白菜、青菜,在南方栽培较为普遍。以地上部叶片作食用,品质鲜嫩,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一些矿物质,鲜食、干制皆宜,是广大群众喜食的蔬菜之一。

一、栽培季节和栽培制度根据气候条件,通过品种选择,排开播期,加上合理的肥水管理等措施,可使白菜周年生产供应市场。一般按成熟期、抽苔期和适宜的栽培季节,分秋冬白菜、春白菜和夏白菜三类。在栽培时,首先要考虑品种的发育特性,适应性和抗病性。冬春栽培可选冬性强,晚抽苔的春白菜品种,在岭南地区冬季无严寒,白菜在整个冬季都可旺盛生长。春季可选用冬性弱的秋冬白菜作“菜秧”栽培。夏季高温多雨季节选用具有多抗性、适应性广的品种。秋冬栽培则应选秋冬白菜品种,一般要进行育苗移栽。华南地区一般从9月至12月陆续播种,分期分批供应到翌年2月份。一般定植后20—40天即可收获。

春季栽培白菜,以采收幼嫩植株食用为主,2—4月播种,4—5月收获。夏季主要以栽培白菜“菜秧”为主,在5月上旬开始播种,持续到8月。播种后25—30天陆续收获幼嫩植株上市。其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的,除一批“菜秧”上市外,还可将间苗定植到大田作早秋白菜栽培。

栽培制度包括有轮作、间混套作。在病虫害严重地区,应采用轮作,一般可与瓜类、豆类、根菜类和大田作物轮作。如要连作时必须增施有机肥,注意早耕晒白,加强管理。常见的间、混、套作有:春菜秧或春栽大菜与茄果菜、豆类、瓜类间套;冬季与春甘蓝、莴笋等间作。

二、播种育苗白菜春夏生长较快而植株小,移栽困难,多采用直播。育苗移栽的育苗方式有抗热育苗和抗寒育苗。

抗热育苗着重于4—8月炎热天气用。选择抗热或耐热品种,选用砂壤土、壤土作苗地。土壤既要保水保肥,又要疏松透气,还要增施充分腐熟土杂有机肥作底肥,以改良苗床的土壤物理性状。另外,适当疏播育苗,苗期可提棚或遮光网防雨、降温,加强淋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抗寒育苗着重在1—3的寒冷天气采用。选用冬性强、耐寒品种,通过施用半腐熟猪牛粪、垃圾等提高苗床温度。掌握冷尾暖头,适时播种,适当疏播,苗期设置保温薄膜棚。

适期播种的白菜,2—3天即可出苗。出苗后要及时间苗,防止徒长。苗期的水肥管理要看土、看苗、看天气而灵活掌握,并注意轻浇勤浇。要注意苗期杂草和病虫防治,特别是抓好治蚜防病毒病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