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大麦 >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有哪些技术要点? 大麦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有哪些技术要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播期。越早越好,一般以日平均气温12-16℃为宜。
2、加大播量,以密补晚。应根据不同播种时间、不同品种、不同茬口、不同产量水平、不同播种质量、不同播种方式等确定适宜的播种量。一般旱田40-50斤,稻田50-60斤为宜,使出苗数和每亩穗数基本相当。
3、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以好补晚。
(1)早腾茬,抢时早播。晚茬麦冬前、早春之所以苗小苗弱,主要原因是积温不足。因此,在不影响秋熟作物产量的前提下,早腾茬、抢时间是争取有效积温、夺取高产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要力争早播种,争取小麦带蘖越冬。
(2)精细整地,足墒下种。只有足墒播种才能苗全穗足,获得稳产高产的主动权。晚播小麦播种适宜的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无水浇条件的一定要利用适宜墒情及时足墒播种;墒情不足时,有水浇条件的可在播后立即浇“蒙头水”,要注意及时排除积水,防止僵苗,待适墒时及时松土保墒,助苗出土。
(3)精细播种,适当浅播。在足墒的前提下,适当浅播是充分利用前期积温、减少种子养分消耗,达到早出苗、多发根、早生长、早分蘖的有效措施,一般播种深度以3-4cm为宜。
(4)浸种催芽。为使晚播麦田早出苗,在土壤具有足够水分保证出苗的前提下,播种前用20-30℃的温水浸种5-6小时,捞出晾干播种,可提早出苗2-3 天。或者在播种前用20-25℃的清水,将小麦种浸泡一昼夜,等种子吸足水分后捞出,堆成30cm厚的种子堆,并且每天翻动几次,在种子胚部露白时,摊开晾干播种,可比播干种提早出苗5-7天。
4、播种方式。推广少免耕机条播,一次完成旋耕、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亦可采用撒播的种植方式。质量要求达到播深适宜,深浅一致,出苗均匀,苗量合理。
5、增施肥料,以肥补晚。由于晚播麦春季起身后生长发育快,幼穗分化时间短,冬前和早春苗小,不宜过早进行肥水管理,所以应加大施肥量,促进小麦多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创高产,同时应加大有机肥的施用量。
亩施优质有机肥1000kg,尿素5kg,45%复合肥30kg作基肥。基肥或苗数不足的麦田在主茎叶龄3-5叶期亩施尿素5-6kg作分蘖肥。在小麦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叶龄余数为2.5时,长势正常或偏弱的麦田亩施尿素6-8kg作拔节肥。在小麦叶龄余数为0.5时,根据当时麦苗长势长相亩施尿素 6-8kg作为孕穗肥。灌浆期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2-3次叶面喷肥。
6、灌排水。播后1-2天,田间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应进行窨灌齐苗水。底墒不足或秋冬干旱时应进行窨灌越冬水,弱苗早灌,旺苗迟灌。结合拔节孕穗肥的施用,灌好拔节孕穗水。同时,保证田间内三沟和田外三沟通畅,及时排除田内地面水和地表水,降低地下水位。
7、防倒伏。群体较大麦田于拔节初期亩用15%多效唑可湿粉剂50-70g进行叶面喷雾;密度大、长势旺麦田可在返青期镇压划锄,达到控叶蘖蹲节的目的。在破口扬花期亩用劲丰100ml喷雾也可防倒伏。

根据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经过组装配套和试验示范而形成了一套综合性的栽培技术。其主要内容是:增施肥料,以肥补晚;选用良种,以种补晚;加大播种量,以密补晚;提高播种质量,以好补晚;及时进行科学管理,促壮苗多成穗。它是一套以主茎成穗为主体的综合性配套栽培技术。

1、增施肥料,以肥补晚

由于晚播小麦具有冬前苗小,苗弱、根少、没有分蘖或分蘖很少,以及春季起身后生长发育速度快、幼穗分化时间短等特点,加上晚播小麦冬前和早春苗小,不宜进行肥水管理等原因,必须对晚播小麦加大施肥量,以补充土壤中有效养分的不足,促进小麦多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创高产。晚播小麦的施肥方法要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原则,根据土壤肥力和产量要求,做到因土施肥,合理搭配。亩产350-500kg的晚播小麦,可亩施有机肥3500-4000kg、尿素20kg、过磷酸钙40-50kg。

2、选用良种,以种补晚

实践证明,晚播小麦种植半冬性品种,阶段发育进程快,营养生长时间较短,灌浆强度提高,容易达到穗大、粒多、粒重、早熟丰产的目的。

3、加大播种量,以密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