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针对性的选用疫苗
要根据本地区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有针对性、有选择的进行免疫预防。免疫接种应遵循病毒性疾病免疫为先的原则,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圆环病毒、乙脑、细小病毒病等没有争议的病毒病疫苗必须免疫。细菌苗要依据本场具体情况有选择性的使用,疫苗使用不是越多越好,一些疾病可通过添加药物预防,从未发生过猪肺疫、猪丹毒、链球菌病等的猪场也可不接种这几种病的菌苗。
2、避免应激
接种疫苗前后数日,应尽可能避免造成剧烈刺激的操作,如采血、去势等。断奶、转群前后数日等易造成应激的阶段也不要注苗。这些应激因素都会降低机体的免疫机能,虽然注射了疫苗,但产生的抗体少影响免疫效果。应避免注射活疫苗与消毒同日进行。
3、禁用抗菌和抗病毒药物
弱毒苗只有在被免疫猪体内生存并繁殖才有效,因此注射活菌苗之前7天和注射之后10天内,均不应饲喂含有抗菌、抑菌药物(如各种抗生素、磺胺类、氟喹诺酮类等)的饲料和添加剂。否则疫苗中的活菌会被杀死而影响免疫效果。接种后因有反应而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猪,应隔离或作好记号,待康复后2周重新注射一次。
4、注射疫苗后必须观察15分钟
个别猪在注苗后可能发生急性过敏反应,表现为不安、发抖、发绀、口吐泡沫、呕吐、呼吸困难、卧地不起等,应立即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紧急抢救。
5、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
不论是注射哪种疫苗,在免疫前后5~7天都要避免使用影响疫苗的药物或免疫抑制剂,如氟苯尼考、喹乙醇、磺胺类药、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类及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因其它们对抗体的合成有一定抑制作用,或对T、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6、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疫苗同时注射,以免互相干扰影响抗体产生
猪瘟活疫苗、蓝耳病弱毒苗、伪狂犬病弱毒苗等病毒活疫苗之间,必须间隔7天以上。猪口蹄疫O型灭活苗更不能与猪瘟活疫苗混合注射,要先免疫好猪瘟,后接种口蹄疫疫苗。
7、免疫后要加强饲养管理
要保证提供足够的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减少各种应激,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状况。
不喂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可添加脱霉剂给饲料脱霉脱毒。
8、加强各项生物安全措施
注射疫苗不是万能的,还要搞好消毒、隔离等各项兽医防疫措施,搞好综合防制。
上一篇: 糯玉米的主要栽培特点?
下一篇: 萝卜生长期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