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点枯病 疫病 青枯病 叶斑病
1.芝麻茎点枯病芝麻茎点枯病俗称“黑根病”、“黑秆病”,是芝麻生产中最主要病害,一般发病10%-15%,重者60%-80%,主要发生于芝麻开花结蒴期,自根部或茎部开始发病,向茎上部发展。根部感病后变为褐色;茎部感病后迅速形成绕茎的黄褐斑,边缘无明显界线,中部灰白色表面油光,其上密生许多黑色小粒。发病严重时植株叶片自下而上卷缩萎蔫,顶梢弯曲下垂,叶片和蒴果变成黑褐色,株形矮小。受害的根茎皮层和韧皮部被腐蚀,仅剩纤维,茎内部中空,极易折断。芝麻茎点枯病病菌主要是以种子、土壤中病残体上的菌核越冬进行传播。高温多雨,地势低洼,土壤长期过湿是暴发流行的环境条件。
2.芝麻青枯病 芝麻青枯病在全国各芝麻 产区都有发生,发病初期,茎部出现绿色病斑,后变为黑色条状病斑。叶片自上而下突然萎蔫,下部老叶挂垂,傍晚尚能恢复正常,反复3-5天时整株呈青色枯死,受害植株比健株矮小,根部和茎部维管束变褐,最后蔓延到髓部,造成空胴,茎内外有菌胶溢出,逐渐变为漆黑晶亮的颗粒。叶部感病后,叶‘脉呈墨绿色条纹,有时纵横交错成网状,迎光透视,其中心油渍状,背面脉纹黄色突起,呈波浪形捻曲,愈近叶缘捻曲愈多。蒴果受病后呈水浸状病斑,渐变为深褐粗细不匀的条纹,病蒴瘦缩,受害种子变为红褐色。芝麻青枯病主要是带病的种子、病残体进行越冬和传播。一般在暴雨过后猛晴的情况下,病害会暴发流行。
3.芝麻枯萎病 芝麻枯萎病俗称“半边黄”,一般发病率5%-10%,严重时达30%以上,也是芝麻生产中主要病害,苗期发病,全株猝倒;后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逐渐枯萎;感病植株根部往往是半边根系变为褐色,并顺延茎部向上伸展,使相应的茎部变为红褐色干枯条斑,潮湿时病斑上生出一层粉红色的粉末,病茎的导管或本质部呈褐色。病株下部叶片先萎垂,而后渐次向上部叶片发展,受害半侧的叶片呈半边黄的现象,逐渐枯死脱落。芝麻枯萎菌主以带菌的种子和病残体越冬。
4.芝麻疫病 芝麻疫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茎基部。植株受害后在茎基部形成一段绕茎的溢缩病斑,初呈水浸状深绿色,逐渐变为红褐色,微微凹陷,在潮湿情况下长出绵状病丝。茎上部受害后可使受害上段枯死。叶部感病后可形成较大的黄褐色病斑,并微有轮纹。芝麻疫病病菌以菌丝或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成为初侵染源。
上一篇: 香樟树樟巢螟有哪些防治药剂?
下一篇: 小麦红蜘蛛防治指标是多少?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