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前氮后移技术是近年来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总结出来的小麦优质高产新技术,其技术的应用,一改过去“盲目施肥”及从众施肥“一炮轰”等不科学的施肥现象,是夺取小麦高产的关键措施。
一、氮肥的施用数量和时期
根据不同施氮水平试验,高产麦田施氮量15-16公斤/亩,折尿素33-35公斤/亩;中产麦田施氮量12-14公斤/亩,折尿素26-30公斤/亩,在拔节期追施。
二、氮肥的基追比例
通过等氮量不同基、追比例试验表明,氮肥分期施用对小麦的产量及蛋白质含量均有正效应。在保持总氮量不变的情况下,氮肥全部基施难以满足中后期植株对氮素高强度的吸收、运转和分配的需要,不仅影响籽粒产量,且会导致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降低。因此,小麦欲获得理想的产量和品质指标,一定要改变过去不科学的施肥方法。高产麦田可选择50-60%氮肥在拔节期追施。
前氮后移,也就是在小麦整个生育期中,新施用的氮肥分期施入,来增加成穗率,巩固成穗率,增加成穗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小麦产量和小麦品质,在小麦高产栽培中,氮肥施用一般分两次施入;第一次是在小麦播种前随着耕地时,将一大部分氮肥作底肥;第二次是在春季小麦拔节孕穗期结合春季浇水进行追肥。
传统小麦栽培施肥,方法是以底肥为主,称“一炮轰”,一次施入,一般不追肥,有个别农户在年里年外追肥,这种施肥办法,在高产田中会造成麦田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生育期中间郁蔽通风透光不良,容易引起病虫发生。氮肥利用率低小麦生育后期脱肥早衰,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前氮后移,高产田块底肥施氮肥量占总氮肥量的60%,中产田块底施氮肥占总氮肥量的70%,剩余氮肥于3月底4月初追施,追肥时应注意看天、看地、看苗,酌情而定,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增加总产量。
1,符合作物需肥规律。
2,提高肥料利用率。
3,保护环境。
上一篇: 玉米灌浆期的干旱对玉米的影响
下一篇: 玉米催芽时最适宜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