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常见病不光有以上说的霍乱 白痢、球虫等,还有传染性腺胃炎、包涵体肝炎、白冠病、非典型法氏囊等等。
传染性腺胃炎、
传染性腺胃炎在命名上有些分歧,某些地方称其为腺胃型传支,病原也还没有明确的说法。现在肉鸡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蛋鸡也偶见。主要症状:病鸡腺胃肿胀,胃内PH值1~2,肌胃角质层边缘发白,角质层易剥脱。不吃料或采食量降到正常采食量的一半以下,几乎没有死亡或很少死亡。
推荐治疗方案:
轻微病例,可使用腺胃灵(氨苄西林、丁胺等,按每瓶兑水150千克计算用药量)+球威(马杜拉霉素,按每瓶兑水200千克计算用药量),配合人用鱼肝油乳,每瓶500毫升兑水200~250千克饮水。
重症可用感毒清(板蓝根、黄芪、淫羊藿、金丝桃素、紫锥菊等)拌料,30日龄后的鸡2000只鸡1袋,而后用腺胃灵+球威,配合人用鱼肝油乳饮水。
包涵体肝炎
鸡包涵体肝炎是由禽腺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病鸡死亡突然增多,以肝脏出血,严重贫血,黄疸,肌肉出血和死亡率突然增高,并在肝细胞中形成核内包涵体为特征。
该病主要感染鸡和鹑、火鸡,多发于3~15周龄的鸡,其中以3~9周龄的鸡最常见。在种鸡群或成年鸡群中往往不能察觉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隐性感染,种蛋孵化率低和雏鸡的死亡率增高。病鸡则显现典型的肝炎和贫血。
肉鸡发病迅速,常突然出现死鸡。病鸡发热,精神萎顿,食欲减少,排白绿色稀粪,嗜睡,羽毛蓬乱,曲腿蹲立。病鸡有明显的肝炎和贫血症状,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从2%~10%不等,有时可达30%~40%。肝脏土黄色、质脆、肿胀,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有时可见大小不等的坏死灶;部分病鸡肝脏发绿,但又不同于伤寒副伤寒样的肝脏古铜色病变;病死鸡有明显的肋痕。肾脏稍肿大,呈灰白色,又不同于肾传支的花斑样肿。法氏囊没有炎症反应。
该病可通过鸡蛋传递病毒,也可从粪便排出,因接触病鸡和污染的鸡舍而传递,感染后如果继发大肠杆菌病或梭菌病,则死亡率和肉品废弃率均会增高。该病的发生往往与其他诱发条件如传染性法氏囊病有关。以春夏两季发生较多。病愈鸡能获终身免疫。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特殊的药物,防制该病须采取综合的防疫措施。引种谨防引进病鸡或带毒鸡,因该病经蛋传播,对病鸡应淘汰,经常用次氯酸钠进行环境消毒;增强鸡体抗病能力,病鸡可以添加维生素K及微量元素如铁、铜、钴等,也可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相应药物,以防继发其他细菌性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传染性贫血病毒可以增加该病毒的致病性,因此应加强这两种病的免疫,或从环境中消除这些病毒。
推荐治疗方案:感毒清拌料,3%葡萄糖+维生素C饮水。也可用肝肾康(板蓝根、黄芪、淫羊藿、大青叶、甘草等)熬水,按药水比例1︰8以上的兑水比例,文火熬制,煮沸后15分钟,滤出药汁,兑入适量清水,供30日龄以上的鸡1000只/袋•天饮用,连用4~5天,同时使用3%葡萄糖+维生素C饮水。
白冠病
该病病原体是住白细胞原虫,多发于每年的7-10月。今年山东地区早有发生。住白细胞原虫寄生在鸡的红细胞和白细胞中,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破坏红细胞和白细胞,而引起贫血。在临床上表现为:鸡冠和肉髯逐渐变白,所以该病称为“白冠病”。
病初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昏睡;运动失调,两肢轻瘫,排白绿色稀粪,常因突然咯血,呼吸困难而死亡。病鸡排白色或绿色水样稀粪,中鸡发育受阻,成鸡产蛋减少或停止,软壳蛋、无壳蛋增多。后期个别鸡会出现瘫痪。雏鸭感染住白细胞原虫后,显著乏力,精神倦怠,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困难,重病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多在发病后2~3周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
该病的特征性病变是在肠系膜、心脏、输卵管黏膜、胸肌上,有灰白色小结节。小结节也见于肝脏、脾脏、胰脏、肌肉等。全身性出血:全身皮下出血,肌肉、尤其是胸肌和腿肌出血,各内脏器官肺脏、肾脏、肝脏亦呈现广泛性出血,腺胃及肠道弥漫性出血,呈暗红色。产蛋鸡胸腔中积有破裂的卵黄、腹水与血液形成的淡红色的混合液体。卵泡变形、出血。
推荐治疗方案:可选用球肠安、白冠灵(磺胺)、泰虫威(海南霉素、土霉素)、磺胺类药物等。首次用药加倍,夜间投服肾肿消(小苏打),连用3~4天。球肠安可按60~80千克料/袋计算全天量,饮水(30~50千克水/袋)或拌料(40~50千克料/袋),每日1次。泰虫威40~50千克料/瓶,计算全天量,1次/天,饮水(30~40千克水/瓶)或拌料(20~40千克料/瓶)。白冠灵可按150~170千克料/袋计算全天量投服。并配合维生素K3和止血敏以利该病康复。
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是扑灭传播媒介库蠓。在鸡舍门窗安置纱窗防止库蠓进入,使用杀虫剂(用1%菊脂类农药)在鸡舍四周彻底杀灭库蠓、蚊蝇。
非典型法氏囊炎
剖检时,法氏囊没有明显的病变,仅见黏膜潮红,有的水肿,而主要表现为腿部肌肉有零星的刷状出血,或胸肌肌肉内侧有出血斑,肾肿胀明显,有的输尿管中集有大量尿酸盐,形成花斑肾,死亡鸡只中有70%为腹腔积液。腺胃和肌胃除个别潮红外,没有典型的出血症状,有的伴随有心包炎。
推荐治疗方案:法氏囊康按25千克水计算用药量,2天后按40千克水计算用药量;在饮水中加入黄金多糖,按200千克水计算用药量,以提高免疫力。同时,使用肠舒泰(氨苄青霉素、甲硝唑)配合菌毒痢清(加替沙星),控制继发感染。
(1)防引种传病 正在发病的鸡是最危险的传染源,但有些病原体携带者外表健康,但不断将病原体排出体外,也会传播疫病。引进鸡和种鸡时,要进行调查了解,从没有疫情的单位引进。引进鸡后,须隔离观察20天以上,确认没有疫病,才能解除隔离。 感染疫病的母鸡,通过受精蛋能把疫病传给新孵出的后代,尤其是雏鸡白痢。引进种蛋时,不要从有鸡传染病流行的鸡场引进。有些病原体是在蛋壳膜形成之前进入种蛋的,有些则是肠内容物中或环境中的病原体通过蛋壳进入种蛋的,还有些病原微生物通过收蛋人的手和衣服传染给蛋壳。进入蛋内的病原体,可使雏鸡发病,并在雏群中传染。
(2)防孵化传病 预防接种不仅可以防止母鸡在产蛋期发生传染病,而且还可使雏鸡获得抵抗某些传染病的抗体。蛋壳表面的病原体是很容易杀死的。因此,消毒距种蛋产出的时间越短越好,最好是2小时以内。消毒方法可用过氧乙酸气体消毒法或甲醛气熏消毒法,也可用10%新洁尔灭100倍液在40-45℃温度下浸泡3分钟;或用抗生素处理孵化蛋,对消灭细菌性疾病有效,如杀灭霉形体可用庆大霉素500-1000毫克/升药剂浸泡种蛋,消毒后要防止重复污染。孵化室的地面、墙壁要保持清洁,孵化器要经常擦拭消毒,蛋架、蛋箱也要注意消毒,室内空气要保持新鲜。 不要把不同来源的种蛋混在一起孵化,以减少传染机会,也便于查清疫源。在孵化操作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的传播。
(3)防粪便传病 病鸡粪便中带有大量病原体,而被病鸡粪便、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垫料,又是保藏病原体的良好场所,一定要及时清除。深坑鸡舍,鸡粪可以在坑内长期堆积。为使粪便干燥、缩小体积,防止产生臭气,粪坑要通风良好,防止粪坑渗水、进水。板条或金属网养鸡,地面会堆积起大量鸡粪,要尽可能地及时清粪,在鸡群离开时要彻底清除。地面养鸡,要每天清除粪便。用鸡粪养鱼喂猪,是处理鸡粪的有效方法。 粪便进入水中可以传播疫病。用鸡粪施肥,须经晒干或发酵处理后再用。 垫料要清洁、干燥、不发霉。雏鸡和育成鸡的垫料湿度要在20%-30%之间,以用手握紧而后松开,垫料之间有空隙、不结球、不散落为宜。天气干燥时,最好每天加少量湿垫料,加垫料时要先把结块或潮湿的除去。垫料不要过湿,过湿容易使球虫大量繁殖。垫料下常有霉菌繁殖,不要翻动,以免雏鸡接触更多的发霉垫料。
(4)防鸟兽传病 许多鸡、野鸟和家畜野兽都有传播疫病的可能,除了携带病原体机械地传播以外,有些畜禽还可能是某种疫病的传染源。不要鸡畜混养,也不要将几种不同类型的鸡混养在一起。 鼠类是鸡新城疫、钩端螺旋体病、原虫病、球虫病、立克次体等疾病的传播者。在设计和建筑鸡场时,就应考虑防鼠措施,防止鼠类进入鸡场。日常管理中要把防鼠灭鼠列入防疫计划,制定措施,经常防范和定期突击灭鼠相结合。
(5)防昆虫传病 防止昆虫传播疫病的根本措施是设法消除昆虫繁殖孽生的环境,如鸡舍要保持清洁干燥,不堆积粪便、碎蛋和垃圾。鸡舍门窗要有完好的防蚊蝇设备,适当使用杀虫剂。
(6)防饲养传病 养鸡人员也是传播疫病的重要媒介。人员出入鸡舍要换鞋、洗手,必要时还要淋浴、换工作服。家庭养鸡,最好避免同行和邻居之间互相参观,特别是不要接触鸡群。饲料、饮水、蛋盘、蛋箱、运雏箱、鸡笼、车辆以及各种用具,都可以成为传播疫病的媒介。养鸡场必须注意饲料、垫料的来源,防止通过饲料、垫料把疫病带进养殖场。
日常用的饲料要妥为保管,防止鼠咬、发霉变质。饲槽、水槽要经常擦洗,防止鸡进入或粪便落入。平面散养使用长形饲槽,为防止鸡踏入,可在槽口上安装一根能转动的木棍,也可用铅 丝穿竹竿制成一条横梁。不要把饲料撒在垫料里,以免增加吃进垫料中病原体的机会。 饮水器应该不漏水、不溢水,防止弄湿地面垫料,以减少球虫、霉菌等病原体繁殖的机会。饮水器要每天清洗,使饮水清洁,不被污染。饮水器附近容易潮湿孳生霉菌,可经常变换放置地点。
应激和外伤能促使疫病发生和流行。断喙、切趾、剪冠、断料、断水、温度骤变、破坏光照制度、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噪音、转群抓鸡等都是应激因素。鸡舍和周围环境要安静,工作人员的动作要轻稳,饲养管理必须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在管理工作中必须预防鸡发生外伤,随时注意笼架不要有尖刺,不要夹脚。在断喙、切趾和刺种时,要做好消毒工作。饲料配合要合理,光照要适度,避免拥挤,防止互啄。
肉用仔鸡或种鸡场要采用全进全出制。全场或每幢鸡舍,只养同日龄或相差不到1周龄的鸡,便于鸡全部出舍后清扫、冲洗、消毒,空置1-2周,切断疫病传播途径。育成鸡和蛋鸡,每幢鸡舍也要饲养同日龄鸡,因为成鸡感染疫病康复后可能携带病原体,成为疫病的传染源,使疫情连绵不断。
上一篇: 如何防治油菜菜螟?
下一篇: 茄子常见生理障碍及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