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灭初侵染源:合理轮作,深翻,清除田间病残体。
2.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存有抗性差异,但因其危害不重,并未为此病进行抗病育种工作。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粉锈宁、甲基托布津或苯来特、石硫合剂等可以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发病条件 : 高温干旱及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海岛棉发病较重,陆地棉、中棉和草棉发病较轻。野生棉中只有少数棉种轻微发病。
危害部位 : 棉花叶片。
危害症状 :
在病株叶片两面产生多角形病斑,上有厚的白色粉霉层,后期在粉霉层内产生黑褐色小粒点,为病菌的闭囊壳。闭囊壳初期为乳白色,以后逐渐变黄、变褐,成熟时为深褐色。分生孢子在叶表比较丰富,但闭囊壳通常稀少或缺乏。
防治方法 :
1.消灭初侵染源:合理轮作,深翻,清除田间病残体。
2.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存有抗性差异,但因其危害不重,并未为此病进行抗病育种工作。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粉锈宁、甲基托布津或苯来特、石硫合剂等可以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