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瓜流胶的病因及症状
1、黄瓜黑星病 对植株生长点附近的嫩叶、嫩茎、幼瓜、卷须危害严重,而对老叶和老瓜不敏感。生长点受害,可在2~3天内烂掉,造成秃桩。叶片染病产生褪绿的近圆形病斑,后变为黄褐色,病斑干枯后会穿孔,边缘呈星纹状。茎蔓受害呈暗绿色水浸状稍凹陷病斑,表皮粗糙呈疮痂状,破裂后流胶,潮湿条件下病部溃烂,可造成部分茎蔓萎蔫。
2、黄瓜疫病 主要危害叶片、茎及瓜条,尤其以幼茎、嫩尖受害最重。叶片发病呈暗褐色水浸状斑后扩展为近圆形大斑,潮湿时病斑扩展很快,常造成全叶腐烂,干燥时病斑边缘为暗绿色,中部淡褐色,干枯易破裂。茎受害病部呈水浸状,暗绿色腐烂、并明显缢缩,产生流胶,引起患部以上枝叶萎蔫、枯死,但维管束不变色。如植株有几处节部发病,全株很快萎蔫干枯。瓜条受害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近圆形凹陷病斑,棚室内湿度大时病害发展较快,病部后期分泌乳白色流胶,渐变琥珀色,进而软化、软腐,表面长出白色霉,散发恶臭味。
3、黄瓜蔓枯病 危害茎、叶、瓜条。该病以接近根茎处的茎节为中心发病,浅褐色水浸状,组织软化后流胶,产生龟裂,后期病茎干枯,病斑纵裂成乱麻状,严重时整株凋零枯萎。
4、黄瓜枯萎病 又称蔓割病,植株萎蔫是枯萎病的主要症状。成株期,多在根瓜采收后发病,病株叶片自下向上逐渐萎蔫,叶色黄绿,起初植株白天萎蔫,早晚可恢复正常,病株茎基部、节和节间出现黄褐色条斑。随着病情发展,茎基部表皮纵裂,常有褐色流胶,茎基部呈水浸状缢缩,潮湿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层,植株早晚不能复原,并很快枯死,切断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褐。
5、黄瓜炭疽病 黄瓜全生长期都可发生。幼苗子叶边缘出现褐色半圆形或圆形病斑,稍凹陷。成株期叶部病斑近圆形,大小不等,初为水浸状,很快干枯呈红褐色,边缘有黄色晕圈,常常几个小病斑连成不规则的大病斑,病斑上轮生黑色小点,潮湿时生出粉红色粘稠状物,干燥时病斑常穿孔。茎上病斑灰白色至深褐色,长圆形,稍凹陷。瓜条上病斑水浸状,褐色、圆形,稍凹陷,后期开裂,叶柄和瓜条上常出现琥珀色流胶,从病部弯曲或畸形,潮湿时病斑上生出粉红色的粘稠物。
二、防治技术
1、消毒处理。种子消毒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后催芽播种,或用100倍40%甲醛浸种30分钟,洗净晾干后播种,可预防这五种真菌病害通过种子传播。
2、氰氨化钙防治蔬菜土传病害技术。
3、农业预防措施。与非瓜类蔬菜实行3年轮作;五种病害都是在高湿条件下发病,因此保护地栽培铺盖地膜、加强通风,降低棚内湿度;露地栽培采用高畦栽培,避免积水。雨后及时排水,中耕散墒;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时追肥,增强黄瓜抗病能力;用南瓜嫁接黄瓜,可以兼治疫病和枯萎病,尤其对防治茎部发病更有效;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加强通风透光。
4、化学防治。
上一篇: 怎样防治瓜亮蓟马可能性呢?
下一篇: 常用的制粉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