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子宫炎的防治
1.产房卫生 对产房的牛床、用具进行消毒,勤换勤晒垫草。
2.产前饲管 产前要增加饲喂易消化饲料,加强运动,提高机体抵抗力。产前2~3天内不要把奶挤尽,7天内不喂冷水,不强行添加精饲料。
3.合理助产 奶牛临产时,要合理进行助产。助产时,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姿势要正确,防止产道撕裂。
4.加强护理 产牛转入产奶牛群后,必须继续加强护理。在冬季特别要注意防寒保暖工作。
5.冲洗子宫 产后,对恶露滞留的母牛要及时进行子宫冲洗。
6.严格消毒 产后,首次配种时,要严格消毒。如发现流出黏液不太干净时,要先治疗,痊愈后再配种。
7.及早预防 用清宫液消毒奶牛外阴和子宫,预防产后奶牛子宫内膜炎。
8.及时治疗胎衣不下、子宫颈炎、阴道炎、乳房炎等,减少细菌污染的机会。
9.对于隐性子宫内膜炎牛,进行药物子宫内灌注。在配种前8小时或配种后24小时,向子宫内灌注青霉素80万单位、链霉素l克的生理盐水溶液;或在配种前8小时,子宫灌注3%碳酸氢钠溶液50毫升。
10.对临床子宫内膜炎感染牛进行治疗处理。如利用卢格氏液(碘25克、碘化钾25克、蒸馏水50毫升,溶解后,再加蒸馏水到500毫升)20毫升,蒸馏水200~500毫升,子宫内灌注,每日或隔日一次,连用数次,直至子宫分泌物透明为止;或用鱼石脂25克,甘油5克,蒸馏水500毫升。鱼石脂、蒸馏水先加温溶,再加甘油摇匀,子宫内灌注,每日1次,连用2~3次
一、加强饲养管理
科学合理的利用饲草、饲料资源,提高奶牛的营养水平,是预防奶牛子宫内膜炎,提高奶牛繁殖能力最根本的措施。此外,对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奶牛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搞好牛场环境卫生
注重场地卫生,牛床、牛舍、运动场应保持干燥,定期消毒,一月/次,也可以针对环境情况增加到2次/月;及时处理牛舍及运动场粪便、积水、污水;保持牛体清洁、干燥。
三、控制产前、产后感染
1、建立独立产房,并定期消毒,为生产母牛提供一个安静、清洁、保温的分娩环境;母牛分娩前应对分娩环境和母牛外阴等处消毒,一般情况下让奶牛自己分娩,不要打扰或过早助产,只有在难产时才给与适当助产,助产时应对助产者手臂和助产器械严格消毒。如发生胎衣不下应及时治疗;分娩、助产时常发生产道损伤应及时治疗;若发现产后恶露异常,应及时治疗。
2、在奶牛生产中,应重视怀孕后期和产后期奶牛的日粮平衡,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锰、钴以及矿物质钙、磷等的比例。临产前2周应转入产房实行单独饲养,并进行健康检查。产房、产床和产畜应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在奶牛分娩过程中,助产操作要规范、防止产道损伤及感染。对产后期奶牛,应尽快恢复其体力,增强奶牛抗病能力,可静脉注射葡萄糖或葡萄糖酸钙,肌肉注射催产素防止胎衣不下,在产后24-48小时,应向子宫内灌注抗菌素1次,以防产后子宫感染。如果奶牛产后12小时胎衣仍然不下,此时应采取药物注射等措施防止子宫感染。
3、产后1周应注意产床、母牛外阴及后躯卫生。产后1个月应预防产后瘫痪、乳房炎、酮病等疾病的发生。在奶牛管理上,要注意环境卫生、提供良好的饲养条件,牛舍、产房要经常打扫和消毒,保持清洁、干燥的环境。夏季加强通风,冬季注意保暖,用具应定期消毒。
四、避免配种污染
1、精液稀释液、稀释器具、输精枪应严格消毒;精液稀释、吸取过程应在无菌条件下操作;输精时应用消毒液清洗母牛外阴部;插入输精器是避免将污物沾到输精器上带入阴道和子宫内。
2、人工受精时,对器材、人员、母牛要严格消毒,防治引起奶牛生殖器官感染。输精时,输精枪应缓慢通过子宫颈褶皱,以避免损伤子宫颈或子宫粘膜而引起子宫感染。
五、注意产后调整
产后药物调整是促进子宫复旧、促进母牛早发情的重要措施,对产后子宫收缩乏力的奶牛可以注射雌激素、垂体后叶素等药剂。也可以灌服调理气血、活血化瘀、促进子宫收缩、促进和恢复产后母畜生殖功能的中药,如产后宫康王、生化汤、补中益气汤、桃红四物汤等。对正常分娩的奶牛,分娩后即灌服产后宫康王等以生化散为主的纯中药制剂或清宫液50毫升。在产后一个月应检查奶牛子宫复旧情况,对复旧不好的奶牛应及时给予治疗。为促使奶牛早发情,可以给奶牛饲喂一下补肾助阳的中药,如淫荡霍、催情散等。也可以猪舍垂体促进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上一篇: 水稻稻瘟病的危害情况怎样?
下一篇: 葡萄黑痘病是什么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