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冬季小麦壮苗旺苗如何管理 小麦

冬季小麦壮苗旺苗如何管理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小麦丰产,培育壮苗是关键,要结合实际,因苗制宜,进行分类科学管理。
一、壮苗管理
壮苗就是分蘖数适中、粗壮、叶色宽而深,根系发达,成穗率较高。对此类苗应以保为主,即合理施用肥水,结合中耕,防止其转弱或转旺。但对不同的壮苗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1.肥力基础较差,但由于底墒充足而形成的壮苗,可趁墒追施少量速效肥料,防止麦苗脱肥变黄,保证麦苗一壮到底。
2.肥力、墒情都不足,但由于做到了适期播种而形成的壮苗,应及早施肥浇水,防止麦苗由壮变弱。
3.肥力、墒情都充足,且又适期播种而形成的壮苗,冬前一般可不施肥,但应及早中耕,松土保墒、通气,以提高地温,促使麦苗早返青、早生长。若出苗后长期干旱,可普浇水一次;若麦苗长势不匀,结合浇水可偏施些速效肥料;若土壤不实,可浇水以踏实土壤或进行镇压,防止土壤空虚透风。
二、旺苗管理
1.由于土壤肥力高,底肥用量大,墒足且播量过早而形成的旺苗。这类苗叶片肥大,叶色青,冬前主茎第一节间伸长2~3厘米以上,上下叶耳间距在1.0~1.5厘米以上,总茎数过多。当冬季低温来临时,主茎和大分蘖往往冻死,春季反成弱苗。针对这类麦苗,防止措施是适期播种,管理措施是把旺苗当作弱苗来管,促控结合,采取镇压与施肥浇水相结合,控大蘖、促小蘖,争取麦苗由旺转壮。
2.由于土壤肥力高、底肥施量大,播种量过多而形成的旺苗。这类苗群体大,叶大色绿,但主茎第一节间尚未伸长。冬季虽不会遭受冻害,但大群体往往导致后期倒伏。针对这类麦苗,防止措施是,减小速效氮肥施用量,降低播量,管理措施是控制水肥供应,深中耕,控无效分蘖,不施返青肥,不浇返青水,也不施起身肥,不浇起身水,直到拔节前后分蘖两极分化已基本完成,叶色开始自然落黄时再追肥浇水,起身至拔节期间或拔节初期要进行镇压,抑制主茎和大分蘖旺长,减少小分蘖滋生。拔节期发生旺苗,应喷洒矮壮素(50%矮壮素100~200克,对水50公斤,每亩喷药液60~75公斤)来防治旺长。

壮苗就是分蘖数适中、粗壮、叶色宽而深,根系发达,成穗率较高。对此类苗应以保为主,即合理施用肥水,结合中耕,防止其转弱或转旺。但对不同的壮苗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1、肥力基础较差,但由于底墒充足而形成的壮苗,可趁墒追施少量速效肥料,防止麦苗脱肥变黄,保证麦苗一壮到底。2、肥力、墒情都不足,但由于做到了适期播种而形成的壮苗,应及早施肥浇水,防止麦苗由壮变弱。

小麦冬前管理总的原则是,以肥水为中心,早管促早发,及早做好弱苗的转化工作;控制旺苗,保持壮苗稳健生长,促使小麦长势平衡。 围绕上述原则,应具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因苗制宜,分类管理。弱苗的管理对因阴雨晚播、积温不足形成的弱苗,冬前不宜追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发苗。可浅锄松土,增温保墒,把肥水运用的重点放在翌年小麦起身拔节期。对整地质量差、地虚坷垃多形成的晚播弱苗,冬季和早春可进行镇压,压后浅锄,以提温保墒。 壮苗的管理由于播种基础不同,壮苗也有多种情况,对肥力基础差、底墒充足的麦田,可趁墒适量追施些速效肥料,以防麦苗脱肥变黄,促苗一壮到底;对肥力不足,只是因早播生长尚属正常的麦田,要防止麦苗由壮变弱,及早追肥浇水,一般亩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对底肥足、墒情好、适时播种的麦田,凡能达到壮苗标准的,一般冬前不追肥,但要中耕保墒。
  旺苗的管理对由于土壤肥力基础高,底肥施用量大、墒情充足、播期偏早等形成的麦苗生长过旺、叶片肥大、分蘖滋生过快、群体密度过大的麦田,当冬前群体超过60万时,每亩用20%壮丰安乳油25-30毫升加水50千克均匀喷洒,控制麦苗旺长,也可进行深中耕控制其生长。
  二、适时冬灌,春旱冬防,保苗越冬。 我县冬季一般干旱多风,浇好越冬水可以促进越冬期小麦根系发育,巩固麦苗健壮分蘖,有利于幼穗分化,防止冻害死苗。同时起到冬水春用,防止春旱的作用。冬灌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进行,灌后要及时中耕,防止地面干裂,伤根死苗。
  三、及早防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在病菌刚开始侵染或未浸染时防治,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每亩用12.5%的禾果利15克或20%三唑酮75克加水30-40公斤。四、及早化学除草。冬前小麦苗小,草苗也小,此时进行化学除草,省工、省时、省药,效果好。一般亩用75%巨星悬浮剂1克或75%麦草光10克加水40公斤,于12月上中旬晴朗无风天气时进行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