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脱碱处理 对于新建的水泥池,在放养鳝种前必须经过脱碱处理。因为新水泥池表面对水中溶氧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这时会使碱度(PH)上升很快,导致钙的饱和度增高,结果是大量的碳酸钙沉淀于池底,水体PH降低以及溶氧极低,这对放入的鳝种有相当大危害。脱碱处理的方法较多,一般是灌水入池进行一段时间(半月左右)的浸泡,然后将水全部换掉;也可每1000千克池水加钙肥(过磷酸钙)1千克,或加入酸性磷酸钠20克浸泡2天;还可用10%冰醋酸洗刷池的表面,然后浸泡3-5天。
(2)清除过多过肥的淤泥 对于已养过鳝的水泥池或土池,在放养前一定要清除过多过肥的淤泥。黄鳝养殖池的底泥不能太厚,一般要求20-30厘米即可。养过鳝的池底泥一般较肥、有机物多。一是换底泥(主要指水泥池),二是清除过肥的淤泥。把握好底泥的肥度较为重要,若底泥较瘦时,即泥中缺乏营养物质,在养殖中浮游生物难以繁衍;若底泥过肥时,即泥中有机物质相当丰富,会造成养殖中水质容易恶化,滋生病原体的机会多。总的来说,底泥以偏瘦一点为好。
(3)药物清池 在放养前对养鳝池要进行药物消费,杀灭池中病原生物和敌害生物。一般水泥池可用0.2毫克/升漂白粉或2毫克/升高锰酸钾化水全池泼洒,不留死角,或用EM菌液泼洒全池或用生石灰化浆后泼洒。对于土池,尤其是较大而积的鱼池,要用生石灰化浆后泼洒。对于土池,尤其是较大面积的鱼池,要用生石灰等药物进行严格的清池。
(4)试水处理 试水是指鳝池经过脱碱、药物等处理后,在放种之前检查水中是否还有危害鳝种的残留物质。尽管方法简单,但稍有不慎会造成较大损失。具体方法是放入若干尾鱼种(如花鲢、白鲢)于池中,1天后观察鱼种有无不良反应。若发现鱼种表现焦躁不安或死亡时,表明暂时还不能投放鳝种,只有在放入的鱼种表现正常时才能放养鳝种。
( l )鳝池整修一般在冬春进行整修。鳝种出池后先将池水排干,曝晒数天,挖出过多的淤泥,平整池底,填补漏洞裂缝。若池中淤泥少,排干水后曝晒即可。
( 2 )药物清池用药物对养鳝池进行消毒,杀灭黄鳝的病原体和敌害。清池的时间,一般在放养鳝苗前10~15天进行。时间过早,放养鳝苗以前往往会重新出现一些有害生物;时间太晚,药物毒性还没有消失,鱼类容易中毒,或者放苗时池水尚未变肥,影响鳝苗生长。清池应选择晴天中午进行,可以提高清池效果。常用的清池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等。生石灰清塘能杀死害鱼、害虫、蚌卵、螺规等,也能杀灭微生物,改良底质,调节水的酸碱度,有利于浮游生物和鳝苗的生长。
在清池时,池中需留积水6 厘米左右,以便撒人的石灰浆能均匀分布。一般每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90 ~ 110 克。施用时,先将生石灰放入木桶兑水溶化成石灰乳剂,趁热泼洒全池,第二天用带木条的耙子将池泥和石灰乳剂搅合一遍,以充分发挥生石灰的作用。清池后隔1 ~2天就可注水放入基肥,再隔5 ~ 6 天待药性消失后就可放鳝苗。
( 3 )施放基肥为了使鳝苗下池后有大量天然活饵可食,提高鳝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必须施基肥。方法是先在鳝池底铺一层泥土,然后铺入一定数量已发酵过的畜肥,一般每平方米加牛粪或猪粪0 . 5 ~1千克,不宜太多,以免影响水质。此时再注人新水,使水位保持10 厘米左右,并捞些水丝蚓种放入。
2 .鳝苗放养
( l )鳝池整修一般在冬春进行整修。鳝种出池后先将池水排干,曝晒数天,挖出过多的淤泥,平整池底,填补漏洞裂缝。若池中淤泥少,排干水后曝晒即可。
( 2 )药物清池用药物对养鳝池进行消毒,杀灭黄鳝的病原体和敌害。清池的时间,一般在放养鳝苗前10~15天进行。时间过早,放养鳝苗以前往往会重新出现一些有害生物;时间太晚,药物毒性还没有消失,鱼类容易中毒,或者放苗时池水尚未变肥,影响鳝苗生长。清池应选择晴天中午进行,可以提高清池效果。常用的清池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等。生石灰清塘能杀死害鱼、害虫、蚌卵、螺规等,也能杀灭微生物,改良底质,调节水的酸碱度,有利于浮游生物和鳝苗的生长。
在清池时,池中需留积水6 厘米左右,以便撒人的石灰浆能均匀分布。一般每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90 ~ 110 克。施用时,先将生石灰放入木桶兑水溶化成石灰乳剂,趁热泼洒全池,第二天用带木条的耙子将池泥和石灰乳剂搅合一遍,以充分发挥生石灰的作用。清池后隔1 ~2天就可注水放入基肥,再隔5 ~ 6 天待药性消失后就可放鳝苗。
( 3 )施放基肥为了使鳝苗下池后有大量天然活饵可食,提高鳝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必须施基肥。方法是先在鳝池底铺一层泥土,然后铺入一定数量已发酵过的畜肥,一般每平方米加牛粪或猪粪0 . 5 ~1千克,不宜太多,以免影响水质。此时再注人新水,使水位保持10 厘米左右,并捞些水丝蚓种放入。
上一篇: 怎样选购野生鳖?
下一篇: 降温期农作物如何防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