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推进农田节水是建设节水型农业的必由之路。 我国农业年用水量在3600亿立方米左右,约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64%。每年农业灌溉缺水300亿立方米,8亿多亩灌溉农田中约有1亿亩得不到有效灌溉。因此,立足田间和作物,实现工程、农艺和管理措施的有机结合,是建设节水型农业,解决水资源短缺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二是推进农田节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措施。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粮食安全压力将长期存在。水资源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和利用率不高已成为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发展农田节水,根据不同区域水资源和粮食作物需水特点,有针对性地推广应用农田节水技术,能够直接促 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三是推进农田节水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农田节水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作物产出率为核心,立足田间,针对作物,树立科学节水理念,升级改造节水技术,引进先进节水设备,解决农业粗放经营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促进农业用水方式的创新与变革。推进农田节水,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
四是推进农田节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十五”期间,各级农业部门围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地示范推广了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土壤水库营建、集雨补灌、经济植物篱、聚水保墒、抗早坐水种、冬小麦测墒节灌和水稻浅湿控制灌溉等农田节水技术模式,达到了节约水肥、节省劳力、改善品质等效果,促进了粮棉油及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增产增效,同时带动了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实践证明,进一步推进农田节水,是水资源供求矛盾日趋突出的情况下,实现农业节本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