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药用作物 > 药材春季怎么管理呢? 药用作物

药材春季怎么管理呢?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足墒播种,保证全苗。药材种子小,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春播的地黄、桔梗、柴胡、板蓝根、黄芪、黄芩、丹参等药材播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柴胡、党参等中药材对湿度要求高,播种后还需要盖草保湿。大多数中药材种子在播前需在35℃~40℃的水中浸泡12~24小时,捞出后晾干播种,以提高发芽率。
二、搞好春季营养繁殖。许多中药材既可用种子繁殖,也可进行营养繁殖。如天麻春栽在2月下旬至3月,半枝莲在春季萌发前进行分株繁殖,金银花、杜仲和连翘在2~3月分株繁殖,菊花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均可扦插育苗,杜仲于早春芽萌发前进行扦插。
三、加强春季大田管理。一是及时中耕除草。春季是中药材萌发并开始旺盛生长的季节,也是杂草发生的季节。对于春季播种或栽种的中药材来说,如果管理不好,往往是苗没有生长,而杂草却大量发生,因此春季要及时中耕除草。春季一般中耕除草3次,并结合中耕及时做好间苗、定苗及查苗补种工作。苗期根浅,宜勤锄浅锄,做到田间无杂草。二是科学追肥浇水。春季中药材萌发后生长迅速,需肥需水量较大。因此,做好追肥浇水工作很有必要。追肥一般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要根据每种中药材的生长习性和收获部位确定追肥种类、追肥量和浇水次数。春季中药材多以茎叶生长为主,在施农家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氮肥的用量,通常每亩可追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饼肥30公斤,尿素5~10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茎叶类和全草类的中药材以有机肥和氮肥为主,根茎类和花果类的中药材要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由于春季容易发生干旱,追肥要结合浇水进行,以保证肥料能很快被植株吸收。对于喜湿润的中药材,要特别注意勤浇水,以保证植株正常生长。中药材苗期根系不发达,根浅,也要勤浇水。天麻、蜜环菌的生长都要求较高的湿度,栽后要注意经常浇水,保持床内菌材、培养料湿度适宜。此外,要注意预防倒春寒。可采用浇水、覆盖、培土等措施进行预防。

1、选择适宜地块。选择向阳缓坡地、土层深厚、疏松的沙质壤土、放荒3年以上并且无白蚁的地块。 2、及早清场挖窖。先清除场地杂草、石块等杂物。视段木长短,按深20~30厘米、宽30~50厘米挖窖,一般亩挖窖1200~2500口,窖应顺坡地倾斜,并在地块两侧开好排水沟,坡顶筑好拦水埂。 3、适时合理下窖。海拔较低的于地区4月中下旬下窖,较高海拔地区可在立夏前下窖,每窖菌材7.5~15公斤、用菌种一袋,覆土厚度10~15厘米并拍实。 4、及时巡查培土。每次下雨后,要及时巡查窖地,对菌材外露的要及时进行培土,并杜绝牲畜进地踩踏。 5、防止白蚁为害。发现蚁路,及时用药喷于蚁身,或用煤油或开水灌蚁穴并加盖沙土,及时灭除蚁源。

一、促返青萌发。

生长期短的药材一般是前一年的夏、秋、冬季种植,第二年的早春开始返青生长,夏季或秋季收获。尽管这些药材比较耐寒,其地上部分往往会在冬季受冻枯死,春季随着气温、地温的不断升高,药材开始重新萌发生长,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灌溉追肥,帮助植株尽早返青,枯死的尽早萌发。

二、清除防寒覆盖物。

栀子、砂仁、佛手等一些多年生常绿药用植物,当土壤温度1℃~2℃时,其根系即开始生长。生产中,一般气温稳定在5℃左右时,就要及时去掉越冬防寒覆盖物,并将落地树叶等杂物拾净。采用薄膜培育的药材苗木和药苗,揭膜后必须做好炼苗工作。

三、及时修剪,理枝清园。

木本类药材多数是多年生的树木,对这些中药材一定要抓住早春刚开始萌芽时机进行修剪枝条,使植株整体透光、通风,并追施农家肥和有机肥,同时,根据需要植株的那一部分,针对性地补充微量元素肥料。这样可以使植株充分利用空间、光线和肥力,生长良好,提高植株的开花、坐果率。

四、除草、培土。

早春齐苗后,应勤除杂草,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中耕宜浅不宜深,防止土块压没苗心。但像三七等药用植物的根茎和根分布于土壤表层,由于种植密度较大,根系交错,因此不宜使用工具进行中耕,以免损伤三七的根系。畦面杂草要用人工及时拔除,除草次数视杂草情况而定。除草时如发现裸露于土面的芽苞或根茎,应及时培细土,并适当镇压土面,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

近年来,用化学除草剂较省力省钱。栽植前,每亩施用50%扑草净150克或25%敌草隆200~300克,对1~2年生杂草都有明显的除草效果。以上这些除草剂都只能防除非宿根性杂草,因此还需与人工除草相结合。

五、摘除花薹。

像黄连、丹参、三七、人参等根及根茎类药用植物开花结实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降低药材根茎产量。将花薹刈除,能控制结实,减少营养物质消耗,促进须根及叶子生长,增加根茎物质的积累,从而使根茎产量增加。摘蕾是有利于药材优质高产的调控措施。除计划留种的以外,自第二年起应于花薹抽出后及时摘除。由于花期不一致,应分批摘除,以促进养分向地下块茎转化,提高产量。

六、预防落果。

像砂仁、酸枣等一些药用果实经授粉后会发生落果现象,尤其是盛花期、末花期形成的幼果约脱落50%左右。防止落果的主要措施有:搞好栽培管理,培育壮苗群,盛花期后,幼果大量形成时进行根外追肥。生产上用含3%过磷酸钙、0.1%硫酸铵的浸出液喷施,则效果较好,能提高坐果率15%~30%,若初花期前喷施磷酸二氢钾,盛花期后再喷施过磷酸钙、硫酸铵浸出液,则效果更好。根外追肥宜于阴天或傍晚进行,均匀地喷于叶面。喷施5~20毫克/千克2,4-D,能提高坐果率40%左右,喷施时期以大多数幼果横径0.55~0.7厘米效果佳。必要时,隔7~10天再喷1次,喷施时间为下午或阴天,喷施量以幼果湿润为度,喷施时要结合根外追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