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树种及其不同的物候期进行灌溉园林树木是园林绿化的主体,数量大、种类多,加上目前园林机械化水平不高,人力不足,全面、普遍灌水是不容易做到的,为此,应根据不同树种对水分的不同要求区别对待。例如,观花树种,特别是花灌木的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均比一般的树种要多;侧柏、刺槐等耐干旱的树种则灌水量和次数均少;对于垂柳、枫杨、水松、池杉等喜欢湿润土壤的树种,则应注意增加灌水。
同一树种不同物候期对水分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春季是树木生长发育旺盛期,需水量大;秋季则应该使树木组织生长更充实,充分木质化,增强抗性,准备越冬,在一般情况下,不应再灌水。对于某些花灌木,如梅花、碧桃等,6月以后形成花芽,在这段时间应当少浇水,园林上称为“扣水”,借以促进花芽的形成;花前及时灌水,补充土壤水分的不足,是促进树木萌芽、开花、新梢生长和提高座果率的有效措施。多数树木在花谢后半个月左右是新梢迅速生长期,如果水分不足,新梢生长受到抑制,很大程度会影响到今后的树形;果树此时如缺水,则易引起大量落果。
树木是否缺水,需不需要灌水,比较科学的方法是进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但目前这种方法我国还没有普遍应用,大部分是凭经验来判断水分情况。比如观察土壤状况:土壤泛白,说明土壤缺水;土壤开裂,显示严重缺水。也可观察植物,早晨看树叶上翘或是下垂,中午看叶片萎蔫与否及其程度轻重,傍晚看恢复的快慢等。有些树种略现萎蔫或叶尖焦干时,应立即灌水并对树冠喷雾,否则即将产生旱害,如红枫、羽毛枫等。
1.2 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气候灌水不同时期气候状况不一样,所采取的灌溉措施相差也很大。干旱季节特别是高温时期,不仅要灌水,还需对新栽苗木和一些南方树种进行喷雾;雨季降
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故不需灌水,遇雨水过多时还应注意排水。
1.3根据不同土壤性质灌水灌水除应根据树种、气候条件灵活调整外,还应根据土壤种类、质地、结构以及肥力等状况决定灌水量。盐碱地要“明水大浇”,并结合进行中耕松土;对在砂地栽种的树木灌水时,因砂土容易漏水,保水力差,灌水次数应适当增加,以“小水勤浇”的方式进行,并施有机肥增加土壤保水保肥性;低洼地也要小水勤浇,注意不要积水;较黏重的土壤保水力强,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应适当减少,并施人有机肥和河沙,增加土壤通透性。
上一篇: 怎样快速培育树状月季?
下一篇: 如何制定家兔适宜的免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