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不同生育期,缺水对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理论 上讲,各时期都不宜缺水,但生产上为了节水和提高浇水效益, 应抓住关键时期浇水。一般要浇灌4次。即播种水、拔节水、孕 穗水和灌浆水。但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须根据降水情况,因 地制宜,灵活应用
1、播种水玉米种子发芽和出苗最适宜的土壤水分,一般在 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据试验,播种时土壤含水量在田间 持水量40%以下时,出苗困难;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8% 〜60%时出苗率为10%〜60%; 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65% 〜70%时出苗率为90%〜97%; 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 以上,出苗率反而下降。 所以,玉米播种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 间持水量的65%〜70%,低于65%时就应该灌播种水,以保证全 苗。有灌溉条件的玉米田、底墒不足应灌水造墒,最好冬灌或早 春灌,冬灌由于冻融作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还可以缓和与其 他作物争水的矛盾,播前灌水易降低地温;在无灌慨条件或水源 不足的地区,采用催芽坐水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2、 拔节水玉米拔节期正是茎叶生长旺盛、雌穗开始分化的 时期。此时气温迅速升高,叶面蒸腾量大,需要供给较多的水分 和养分,应结合追肥进行拔节期灌溉,农民称这一水为“保收 水”,据试验,增浇拔节水玉米增产20%左右。
3、孕穗水玉米孕穗期正值长叶和节间伸长最快的时期,也 是雌穗小花分化期,此时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水分临界期。此期缺水会增加小花退化,影响上部节间 伸长,严重时节间缩成一起形成“卡脖旱”,拖长雌雄穗抽出的 间隔时间,影响授粉,而造成严重减产。
上一篇: 怎样抓住市场机会?
下一篇: 最科学的玉米秸秆还田方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