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干旱年份冬小麦如何管理 小麦

干旱年份冬小麦如何管理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加强分类指导。本着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通过利用现有水源条件,抓住中午气温高的时机,对受旱重的麦田进行浇水,能浇一亩是一亩,多浇一分是一分。  
二、是注意浇水时间和方法。在浇水时间上,注意选在寒潮过后,日平均气温在3℃以上的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浇水。亩灌溉水量控制在20~40方,在浇水方法上,尽量小水细浇,防止大水漫灌,避免田间积水结冰。  
三、是切实加强浇水后的麦田管理工作,坚持浇水与中耕保墒并重,特别是浇过水的麦田,及时浅锄保墒,防止板结。对于三类苗和已经发黄的田块在抓好浇水的同时,及时追施肥料,通过追肥增加营养,促进盘根增蘖。对没有浇水条件的麦田,利用秸秆覆盖等措施进行抗旱保墒。   
   

大面积旱情,提出以早管促早发,因地制宜,促控结合,优化水肥管理,提高小麦群体质量的技术措施。   
一、加强分类指导。本着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通过利用现有水源条件,抓住中午气温高的时机,对受旱重的麦田进行浇水,能浇一亩是一亩,多浇一分是一分。  
二、是注意浇水时间和方法。在浇水时间上,注意选在寒潮过后,日平均气温在3℃以上的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浇水。亩灌溉水量控制在20~40方,在浇水方法上,尽量小水细浇,防止大水漫灌,避免田间积水结冰。  
三、是切实加强浇水后的麦田管理工作,坚持浇水与中耕保墒并重,特别是浇过水的麦田,及时浅锄保墒,防止板结。对于三类苗和已经发黄的田块在抓好浇水的同时,及时追施肥料,通过追肥增加营养,促进盘根增蘖。对没有浇水条件的麦田,利用秸秆覆盖等措施进行抗旱保墒。   

管理技术要点

1 指导思想。综合运用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因苗制宜,分类管理,促弱控旺转壮,促苗情升级转化;科学应对,预防早春(倒春寒)冻害,促麦苗健壮生长。

2 技术措施

2.1 中耕划锄,促使麦苗早发。不论何种类型的麦田,返青期都要进行田间划锄,以利松土保墒、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促苗早发、促弱转壮,为苗情顺利升级转化打好基础。

2.2 灵活应用氮肥后移技术,科学进行水肥管理。根据麦播后降水较少,土壤较旱的实情,第1次水肥管理应适当前移,以春节后气温基本稳定在3 ℃左右时进行为佳,施肥量不宜过多。一、二类麦田亩追施碳铵15 ~ 20 kg,三类麦田追施碳铵20 ~ 25 kg,第2次浇水施肥可放在拔节期后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8 ~ 10 kg,浇后及时划锄,破除板结。

2.3 适时赶早,科学化除。防除杂草要抓住一个“早”字,草害严重地块,可用盖阔1.8 g兑水30 kg/667 m2,均匀喷雾,喷药时要注意不能重喷、漏喷。为了不对下茬作物造成为害,喷药最好在3月5日前进行 。春季不提倡施用2, 4 - D丁酯类除草剂。

2.4 增壮防倒,合理化控。对群体大于60万的麦田,在小麦起身期亩用15%多效唑3.0 g兑水25 ~ 30 kg, 进行叶面喷洒,控制植株过旺生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同时也可提高小麦抗寒能力。

2.5 抓住关键,及时防治纹枯病。小麦返青后,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 ~ 30 g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 ~ 75 g兑水50 ~ 75 kg,对茎基部均匀喷雾,可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

2.6 多措并举,防治早春冻害。一是在寒流来临前及时灌水,调节近地层小气候,防御早春冻害;二是对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可在起身期喷施“多效唑”进行化控;三是小麦早春受冻后应立即结合浇水追施速效氮肥进行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