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整生育期。使初絮期与8月阴雨天气错开,减少烂铃发生。
2.合理追肥。棉株长势旺的要晚施、少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增施磷钾肥。8月中旬至9月上旬,可用磷酸二氢钾根处追肥,促使棉铃早开裂。
3.合理整枝摘叶。对生长过旺的棉田,应及早把老枝、老叶和无效蕾、花、铃剪去,抓好打边心、剪叶枝、抹赘芽、去老叶等措施,以减轻田间荫蔽,促进早熟。
4.合理密植。合理配置株行距,调节棉花密度,塑造理想株型,改善棉田环境。密度控制在每667平方米3000~3500株。
5.及时采摘老熟桃和烂铃。掌握棉花烂铃规律,不等烂铃就摘下已经成熟的棉铃,剥晒成花。老熟桃,指铃期 50天以上的黄皮桃、棉壳已经裂缝尚未吐絮的裂嘴桃等。熟一个摘一个,一直摘到估计经常发生的烂铃部位为止。棉田一旦出现烂铃和病铃,应及时采摘,并带出田外剥晒,这样既能防止病菌蔓延为害,还可减少损失。
6.消灭害虫。害虫造成的虫孑L遇雨易烂铃,因此要彻底消灭害虫。
7.合株并垄。在茎叶生长茂盛、封行严密的棉田,可趁晴天于行间用手推开棉株,并用脚在棉株根部向外侧踩,使棉株外倾,分出一条通风道。隔7天后再将并垄的两行棉株推开侧踩,这样交替,有利于棉株均衡生长,降低棉株间湿度。
8.搞好排灌。棉花生长中后期,如遇连阴雨天气,结合培土清沟,排除田间积水,保证棉田雨止田干。
9.喷药防治。棉田发现有烂铃时,用40%多菌灵750倍液喷护防治,7天1次,连喷3次。
1、烂铃发生的棉株部位,主要发生在下部1-5果枝上。造成烂铃的主要原因有多雨、高温、病虫危害、通风透光不良、田间管理不当等。因此,要采取对应措施,防治烂铃病。
2、及时化学调控,在多雨年份和水肥条件好的杂交抗虫棉,化学调控尤为重要。控制达到棉行“下封上不封,中间一条缝,阳光照得进,空气又流通”的状态。同时,搞好整枝和推株并行,对发生郁蔽棉田,用打边心、去赘芽、剪空枝、打老叶和拔除空棵等办法,来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控制烂铃发生发展。
3、及时做好棉田排水防涝。雨季来临前,及早疏通排水系统,做到大雨过后无涝害发生。遇连绵秋雨时,即便田间不出现积水,也会造成田间湿度过大、光照不足,导致烂铃发生,降低田间湿度。并分期进行培土,预防棉株倒伏,减少烂铃有良好效果。
4、及早采摘烂铃,在烂铃发生期间,发现烂斑棉铃、虫蛀棉铃,随时采摘抢晴天晾晒。收到改善纤维品质、减少损失的效果。
一、加强田间管理,防止棉田郁蔽合理配置株行距,实行宽行密植,以利通风透光,防止或减少烂铃。同时,开沟排水,高畦培土,雨后及时中耕,以降低棉田温度。对盛蕾初花期长期较旺的棉田,可喷施缩节安,抑制徒长,减少郁蔽。后期多施磷肥,适时剪空枝,打老叶,抚赘芽,摘苞叶,也可减轻发病。
二、及时推株并垄,以利通风透光 凡是湿度大、肥力高、生长旺盛、较为荫蔽的棉田,都要及时推株并垄。其方法是:用手分开棉垄,扶住棉株,用脚在根基部向外踩踏,使棉秆倾斜而棉根不断,每隔5—7天轮换1次,使透光均匀,如此进行3—4次。
三、喷波尔多液 将1公斤硫酸铜溶化于60公斤水中,使其溶化。再将3公斤石灰粉加入另外60公斤水中充分溶化,然后将两者缓缓倒入一缸中,用力搅拌均匀,再过滤,即成波尔多液,可供喷施。主要用于防病,应在烂铃发生前喷洒,着重是中下部棉铃。
四、摘除烂铃,挽回损失 在多雨年份,早期发生的烂铃,多已毁烂无收。因此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将已感病的棉铃摘掉,并剥出棉瓤及时晒干,既可多收些棉花,又能防止病情蔓延。
上一篇: 蛋鸭产蛋旺期如何饲养?
下一篇: 动物检疫的性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