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哺乳仔猪病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哺乳仔猪病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母猪过肥 产前母猪过肥,产后母乳过浓易引起仔猪白痢,主要是消化不良所致。预防措施是,适当减少产前饲料饲喂量,适当增加青粗多汁饲料,在饲料中添加益富源动物食用菌液,调节肠胃促进消化,加强活动。以保持怀孕母猪中等偏上理想膘情,既能负担仔猪生活所需,又能保持中等正常体况。二.温度不当 若冬天温度过低,夏天温度过高都易引起拉稀。预防办法是保持适当温度,即出生l一3日龄,30~32oC:4一7龄,28一30℃:日8一15日龄,25~28℃;16一30口龄,22一25oC;2一3月龄,22℃左右。三、湿度过大 相对湿度超过75%以上,易引起拉稀。预防措施是在保持适当温度的基础上,加强通风,把湿度控制在50%一70%。 四、哺乳母猪日粮中的蛋白质过高 哺乳母猪日粮中蛋白质过高易引起乳汁浓稠而致仔猪拉稀。预防措施是保持蛋白质的适宜供给量,一般在15%~16%之间即可。五、卫生条件差 主要是饮用污染的饮水等引起仔猪胃肠炎等。预防措施是定期打扫卫生,经常保持环境清洁,经常注意圈舍、用具及猪休表的消毒,并供给充足的洁净饮水。 六、肠胃功能不全 大多是补饲较晚,肠胃功能锻炼不及时,发育不全,易引起胃肠炎。预防措施是提前补给优质个价乳料,初补时间以出生后7一1·O天开始在饲料中添加益富源动物食用菌液促进消化提高免疫力,预防拉稀

1 仔猪腹泻病

11 仔猪白痢 保持圈舍及母猪的清洁卫生,不能让仔猪吃到脏奶头的奶水,防止潮湿,冬季要保暖;保持良好的饲料质量,不要突然改变饲料。仔猪提早(7 10 日龄开始)补全价颗粒料,增加养分来源,锻炼仔猪的消化机能,促健壮,少发病。疫苗预防和经常对环境消毒非常重要。药物预防与治疗:该病的治疗药物较多,治疗的原则一般是抑菌、收敛和助消化。一种药用一段时间后,换另一种药,这样灵活用药能够提高治愈率。哺乳母猪的饲料中添加金霉素,按002%配比,或者添加痢特灵,按 0 01% 配比;给仔猪喂01%的高锰酸钾水,每头每天 2 3 ml,连服 2 3 d;一针灵注射液2 ml,肌肉或交巢穴处注射(交巢穴位于尾根下方、肛门上方凹陷处),每天 1 次,连用2 d;消炎王(或抗菌王)注射液2 ml,肌肉或交巢穴处注射,每天 1 次,连用 2 d;每头猪用磺胺脒05 g,次硝酸铋05 g,胃蛋白酶1 g,龙胆末05 g,混合散剂,一次口服,每天 2 次,连用 3 d;脱水严重的仔猪,可静脉注射等渗糖盐水和抗菌素加维生素 C

1 2 仔猪红痢 该病的治疗效果不好或来不及治疗即死亡。主要依靠平时的预防。首先,加强对猪舍和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产房和分娩母猪的乳房应于临产时彻底消毒。有条件时,母猪分娩前 15 d 30 d,各肌肉注射仔猪红痢疫苗1 次,剂量 5 10 ml,可使仔猪通过哺乳获得被动免疫。连续产仔,前 1 2 胎在分娩前已经 2 次注射过菌苗的母猪,下次分娩前15 d 1 次,剂量3 5 ml。为了提高预防效果,母猪应做好配种记录,计算好预产期,便于按时注射菌苗,防止失误。

13 仔猪黄痢 防治措施:在怀孕母猪产前40 d 15 d,分别肌肉注射 1 次仔猪大肠杆菌三价灭活菌,每次 2 ml。该疫苗由中国兽监测所研制并生产,内含 K88K99K987p复合抗原,乳白色浑浊液体。初生仔猪经哺乳,在乳汁中获得抗体,产生被动免疫,达到预防本病的目的。母猪分娩前,应清扫消毒圈舍和母猪体表。母猪的乳头用高锰酸钾水擦洗干净,使环境卫生、干燥、温度适宜。严禁潮湿、阴冷和脏乱。仔猪口服或肌肉注射赐美键、恩诺沙星、庆大霉素、痢菌净和葡萄糖盐水等,能有效防治仔猪黄痢。

2 仔猪缺铁性贫血

仔猪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为 30% 50%,死亡率为15% 20%。多发生在1 月龄内的仔猪,8 9 日龄时常出现贫血。

防治措施:在圈舍内放些红黏土、泥炭土等,让仔猪自由拱食,可以一定程度上补充铁源。母猪料和仔猪料中必需添加铁制剂,如硫酸亚铁、柠檬酸铁、葡萄糖酸铁和酒石酸铁等。仔猪从 7 日龄开始补料,以便从饲料中摄取需要的铁。在仔猪 3 日龄时,注射铁制剂 1 2 ml,如右旋糖酐铁注射液、富来血注射液、牲血素注射液、血多素注射液、葡萄糖铁钴注射液和含硒生血素等。

3 仔猪白肌病

是由于缺硒和维生素 E 而引起的。20 60 日龄仔猪发病最多,最早的3 7 d 便可发病。若长期使用缺硒和维生素E 的饲料喂猪,使猪不能得到正常需要量的硒和维生素 E时,就会引起仔猪新陈代谢障碍。发病初期,病猪表现精神不振,心跳加快,体温无异常变化,病程 3 8 d;发病后期,四肢麻痹,站立困难,心肌衰竭,很快死亡。死后剖检,其骨骼肌和心肌发生变性、坏死,心脏容量增大,肌肉色淡、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