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玉米青枯病症状及防控技术? 玉米

玉米青枯病症状及防控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症状:玉米青枯病是玉米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为全株表现的侵染性病害。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一般从灌浆至乳熟期开始发病,由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呈现青枯症状,最后全株显症,很容易和健株区别。有的病株出现急性症状,即在乳熟末期或蜡熟期全株急骤青枯,没有明显的由下而上逐渐发展的过程,这种情况在雨后乍晴尤为多见。从始见病叶到全株显症,一般需一周左右,短的仅需1~3天,长的可持续15天以上。病株茎基部变软,内部空松,遇风易倒折。有的果穗下垂,穗柄变柔软,不易剥离。包叶也呈青枯状。植株根系明显发育不良,根少而短,变黑腐烂。剖茎检查,髓部空松,病穗籽粒排流松散,易脱粒,粒色灰暗,无光泽。

 防治技术:

  1.选育和种植抗病、耐病优良品种。

  2.清除病残体。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株残体,集中烧毁,结合深翻土地。

  3.轮作。重病田应与其他作物实行2~3年的轮作。

  4.适期播种。春玉米应适期晚播,能有效减轻青枯病的发生。

  5.加强田间管理。增施肥料、及时中耕和排除积水等田间管理措施,能促使玉米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于玉米拔节或孕穗期增施钾肥或氮、磷、钾复合肥,防病效果较好。

  6.治虫防病。及时防治玉米螟、粘虫,能减轻病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