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浇好孕穗水 由于今春雨水偏少,3月下旬出现旱情,4月6-7日降雨量小而不均,一部分麦田墒情较差,对小麦籽粒形成极为不利。孕穗期是小麦需水临界期,遇旱浇水可减少小花化,增加多,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总量的70%。因此,要根据土壤墒情、小麦苗情适时浇好抽穗扬花水,使麦田的土壤湿度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80%,确保粒大粒饱,提高粒重。
二、做好小麦“一喷三防”,综合防治病虫害。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赤霉病、白粉病、锈病、麦蚜、麦叶蜂等多种病虫同时发生危害的关键期,可选用合适的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合理混用,达到一喷三防、省工节本和增产保产的目的。有条件的可利用飞机、无人机和大中型高效喷药机械,进行集中快速重点高效绿色防控。对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应于小麦扬花初期主动喷药预防,做到见花打药;对高感品种,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2天以上,首次施药时间应提前至破口抽穗期。药剂品种可选用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多菌灵、福美双、甲基硫菌灵、烯肟•多菌灵、烯肟•戊唑醇、肟菌•戊唑醇、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腊芽菌等,要用足药液量,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小麦“一喷三防”可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克(或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克)+10%高效氯氟氰菊酯可湿性粉剂10克+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克(或25%氰烯菌酯悬乳剂100克)+喷施宝20毫升加水50公斤均匀喷雾。结合“一喷三防”,在防治病虫的同时,普遍开展叶面喷肥,特别是对三类麦田要通过喷施叶面肥,预防后期脱肥早衰,延长灌浆时间,稳定小麦粒重。一般在小麦孕穗至灌浆初期,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加水50-60公斤喷雾;对有脱肥症状的麦田,可加喷1%的尿素溶液,用1斤尿素加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
三、巧施孕穗肥 孕穗期施肥不仅可提高小麦千粒重,增加子粒蛋白质含量,改善小麦品质,而且增强小麦生长后期对不良气候的抗性,所以对脱肥麦田、特别是优质麦田,在小麦孕穗期要补施一次肥,随浇水施肥或雨前撒施。一般每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以防止小麦生长后期脱肥,促进灌浆,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四、要防冻补救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寒潮来临前及时灌水,调节近地层小气候,预防晚霜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结合浇水追施速效肥,促小蘖赶大蘖,尽快恢复受冻麦苗生长。
五、搞好小麦田间拔大草和去杂去劣工作
对优质小麦种植区和种子繁育田,种子生产和管理部门,要抓好田间大草、杂株拔除工作,及时拔除燕麦、大麦等杂草,要在开花前全株拔除并带出田外。
上一篇: 茄子裂果原因及预防有哪些?
下一篇: 月季花适宜什么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