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其他水产 > 传染性套肠症的症状是什么? 其他水产

传染性套肠症的症状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病理变化病鱼主要表现为体表(特别是腹部和下颌)充血、出血和褪色斑,肛门红肿,外突,有的鱼甚至出现脱肛现象,后肠段的一部分脱出到肛门外(图4)。鳃丝肿胀发白,粘附大量粘液。腹部膨大,腹腔内充满大量清亮或淡黄色或含血的腹水(图5),胃肠道粘膜充血、出血,胃肠道内没有食物,胃底部和幽门部粘膜充血、出血。肠道发生卡他性出血性肠炎,肠壁充血,出血,变薄,肠腔内充满淡黄色或含血的粘液(图6),肠道发生痉挛或异常蠕动,常于后肠出现1—2个肠套叠,套叠的长度为0.5—2.5cia(图7、8),发生套叠和脱肛的肠道明显充血、出血和坏死,部分鱼还见前肠回缩进入胃内的现象。肝肿大,颜色变淡发白或呈土黄色,部分鱼可见出血斑,质地变脆(图9),胆囊扩张,胆汁充盈;脾、肾肿大,淤血,呈紫黑色,部分病鱼可见鳔和脂肪充血和出血。

症状自然发病初期病鱼表现为游动缓慢,靠边或离群独游,食欲减退或丧失,并很快发展为各鳍条边缘发白,鳍条基部、下颌及腹部充血,出血。随病程的发展病鱼腹部膨大,体表出现大小不等色素减退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褪色斑(图3),大的退色斑块直径3cm,以后在退色斑的基础上发生溃疡。小的溃疡灶直径0.3~0.5mm,大的溃疡灶直径达3sm,并很快着生水霉;部分鱼垂死时出现头向上,尾向下,垂直悬挂于水体中的特殊姿势,最后病鱼沉入水底死亡,当提拉网箱检查时才发现箱底沉有大量的死鱼。发病率90%左右,死亡率80%以上。人工感染试验的斑点叉尾鮰在接种感染后8h出现游动无力,呼吸缓慢,并逐步出现头向上,尾向下悬垂于水体中的特殊姿势,12h后开始发生死亡,在接种后36h内死亡率达100%。

病理学组织上,全身多组织器官水肿,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特别是肝、肾、胃肠道和骨骼肌的损伤较为严重,为其损伤的靶器官。鳃小片水肿,呼吸上皮与毛细血管分离,上皮细胞肿胀、变性、脱落,充滞于鳃小片间隙内及鳃丝间,同时有多量中性白细胞浸润(图10)。心肌纤维颗粒变性,肌间隙增宽,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巨噬细胞、中性白细胞浸润。肝水肿,狄氏间隙增宽,肝细胞肿胀,空泡变性,甚至发生溶解坏死(图11),胰腺细胞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图12)。肾脏表现为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肿大,肾小囊内有多少不等的红染的炎性渗出液和炎症细胞,肾小管和集合管广泛性地变性、坏死;肾间质水肿,造血组织坏死,拟淋巴组织减少,炎症细胞浸润。胃肠道表现为卡他性—出血性—坏死性胃肠炎,胃粘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固有膜裸露,固有膜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大量中性白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低倍镜下可见肠道肠管环的套叠现象(图13),肠上皮变性、坏死,脱落,脱落的上皮细胞、单核细胞和粘液及大量中性白细胞和红细胞充斥于肠腔内,病变严重的病例可见固有膜、粘膜下层坏死,甚至整个肠壁都发生坏死。脾被膜水肿,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脾髓内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红髓淤血,脾窦内充满大量红细胞、巨噬细胞和一定量的中性白细胞。脑水肿,脑膜血管扩张,充血,脑基质水肿,疏松多孔,呈海绵状,神经细胞肿胀,体积增大,胞核淡染,靠边,有的发生固缩。骨骼肌纤维肿胀变性,横纹模糊,消失,肌浆发生不均匀溶解,严重者肌细胞发生坏死,断裂,崩解,肌间隙有巨噬细胞和中性白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