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脓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属于条件致病菌,该病的发生与鸭群受到应激因素影响、机体抵抗力下降、外伤、疫苗注射时消毒不严、饲养管理不良、环境卫生差等密切相关。
鸭绿脓杆菌病根据临床症状诊断比较困难,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取病死鸭的肝、脾等器官作组织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有小杆状、散在的红色菌体。从主要脏器、卵黄及皮下浸润部位能分离纯粹绿脓杆菌,形态为两端钝圆、单独散在、无荚膜、无芽胞的小杆菌。液体培养物作湿片检查时,菌体运动活泼,作银染时发现菌体一端有鞭毛。
细菌培养物与绿脓杆菌特异性血清作玻板凝集试验和生长抑制试验均为阳性。也可用此方法作血清型鉴定。作动物接种时,取l周龄健康雏鸭作皮下注射接种,每只接种l0个菌或口服18小时肉汤培养物l毫升,2~3天后能从肝脏回收到绿脓杆菌。
应注意对种蛋、孵化器、注射疫苗等一系列环境的消毒和防范,对鸭栏、鸭笼应尽量避免带有尖刺,在鸭舍空出后应作彻底的清洗消毒,以控制本病的发生。
鸭绿脓杆菌对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等敏感,可根据当地情况选用。但由于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发病后治疗效果往往不太理想,但能控制疫情的蔓延。
选出病雏鸭,严格隔离饲养,对于有症状的病雏鸭,用阿米卡星注射液,按10毫克/公斤体重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在饮水中加入甲磺酸培氟沙星可溶性粉,连用3-5天,间断地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维生素C、维生素K3,连用5-7天,能提高雏鸭的抗病能力,有助于治疗。
上一篇: 规模化养猪场鼠害的综合防控措施?
下一篇: 新型肥料的作用及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