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工程 > 农田水利 > 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规律有哪些? 农田水利

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规律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作物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实,在其不同发育期中的需水量不同,例如小麦,以其对水分的需要来划分,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可分为5个时期:

   1、种子萌发---分蘖前期。这一阶段为幼苗期,主要进行营养生长,特别是根系发育快,而蒸腾面积小,因此耗水量少,对水分需要量不大。

   2、分蘖末期---抽穗期(包括返青、拔节、孕穗期)。这一阶段小穗分化,茎、叶、穗开始迅速发育,叶面积快速增大,消耗水量最多,这时代谢亦较旺盛。如果缺水,小穗分化不良,或畸形发育,茎生长受阻,矮小,产量低。植物对水分不足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称为作物的水分临界期。该时期的缺水对产量构成严重影响。小麦第一个水分临界期是花粉母细胞经四分体到花粉粒形成阶段。

   3、抽穗---开始灌浆。这时叶面积扩大基本结束,主要进行受精、种子胚胎发育和生长,如果供水不足,上部叶因蒸腾强烈,开始从下部叶或花器官抽取水分,引起粒数减少,导致产量下降。

   4、开始灌浆---乳熟末期。此时主要是进行光合产物的运输与分配,若缺水,有机物运输受阻,造成灌浆困难,籽粒瘦小,产量低;同时水分不足也影响叶的光合作用,旗叶早衰,减少有机物合成。所以此期是小麦的第二个水分临界期。

   5、乳熟末期---完熟期。物质运输已接近完成,种子失去大部分水,逐渐风干,植物枯萎,已不需供水,其他作物也有水分临界期。玉米水分临界期在开花至乳熟期,豆类在开花期,水稻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和灌浆期。

   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也不同,一般可根据蒸腾系数估算其对水分的需要量。当然实际应用时还应考虑土壤含水量、土壤保水能力、降水量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