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育雏期的准备工作
1.1空舍准备 一般种鸡淘汰后,经清洗消毒鸡舍和外环境,其中包括彻底清洗一遍,消毒2~3遍(注意消毒药的交替使用,并且每次消毒时间最好间隔7天),可以采用高压水枪,器具浸泡等消毒方法。消毒好后及时封锁厂区一段时间,如有疫病发生的应视情况延长封锁时间。在引进种鸡前2个星期,需要在育雏鸡舍做一次熏蒸消毒,一般采用的是3倍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熏蒸(即21克高锰酸钾兑42毫升福尔马林/平方米),注意在熏蒸过程中温度在21°C,湿度保持在75%或者以上消毒效果较好,实际效果表明,高温高湿能提高消毒效果,作用时间是3~4天,而后将气体排出,确保进鸡前鸡舍空气质量。
1.2育雏围栏准备 根据雏鸡数量和供温方法确定育雏的饲养面积,建议小栏逐步扩大饲养,这样能适合种鸡随着生长逐步增加活动空间,一般一个围栏饲养量在500~1000只左右。
1.3育雏方法(地面平养育雏、网上平养育雏、笼养育雏)
1.3育雏器具准备 按照雏鸡比例配好相应的开食盘(料桶)、饮水器、注意饲养器具清洗消毒后方能使用,保证有充足的采食和饮水位置
一般第一周是自由采食,表上第一周数据也是根据自由采食统计出来的,一般第二周末体重达标后第三周进行控料,加料幅度除参考手册标准外,还应考虑体重和增重,确保加料到位,合适。
2.2嗉囊检查 雏鸡入舍后8小时嗉囊充满度应在85%以上,24小时,嗉囊充满度应在95%以上。
2.3弱雏挑拣 建议每栋鸡舍准备弱雏栏,无论在加料还是换水还是种苗时,如果发现体质较弱或比较瘦小的鸡应放进弱雏栏中单独饲养,这些鸡在大群中很容易因挤压,脱水,或采食饮水不充分而死亡,放进弱雏栏中增加采食和饮水位置,多加照看,必要时还可以单独用药,能减少一部分损失。
2.4及时扩栏 随着鸡只日龄的增加,需要我们根据情况及时扩大围栏,采取逐步扩大能使鸡只熟悉环境,增加活动面积,提高鸡只体抗力,一般到第四周扩大到6~7只/平方米。
2.5报表填写 统计的采食量,存栏数,死涛数,需要真实可靠;种苗或用药种类、厂家、生产日期、批号应在报表中填写清楚;体重,均匀度,周增重应以周报表统计出来,最好做好曲线图的绘制。
3、温度、湿度、通风管理
3.1温度 作为育雏期的重要管理,除了观察温度计温度外,应着重查看鸡只表现,以此来判断温度是否合适,如温度过高,鸡只远离热源,张口呼吸,翅膀下坠,不愿走动;如温度过低,雏鸡就靠近热源,拥挤一堆,发出不正常的叫声;如雏鸡打堆于一侧,有可能有贼风。育雏期温度控制见下表4:
表4
周龄 | 1 | 2 | 3 | 4 |
温度°C | 35~33 | 30~28 | 26~24 | 22~18 |
3.2湿度 雏鸡经过长途运输到场后很容易脱水,特别是前3天,鸡要求舍湿度达到75%,育雏舍一般采用加水法来提高鸡舍内湿度(如采取地面平养就不能向地面洒水),使用开放式的饮水器也能提高鸡舍内湿度,最好采取在鸡舍内煮开水利用水蒸汽提高鸡舍湿度。以后湿度一般不用考虑,因为鸡只本身排粪也会提高湿度。
3.3通风 根据实际情况如育雏面积过小或天气炎热可以考虑适当通风换气,在不影响温度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通风,封闭式鸡舍需要保持一个最小通风量。
4、育雏光照管理
进雏前电路系统的检修和灯泡的选择,选择白织灯(100W)或太阳色的荧光灯(20W),越亮对雏鸡开食越好,确保光照均匀并有足够强度(80-100LX),实际经验总结,前一周采用足够的光照比光照强度不够或者不均匀的种鸡体重和均匀度都好(如下表5)。
天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光照时间 | 24 | 24 | 23 | 22 | 21 | 19 | 17 | 15 | 13 | 自然光照或根据采食情况逐渐减少* | |||
光照强度 (LX) | 80 | 80 | 80 | 80 | 80 | 80 | 80 | 50 | 50 | ||||
*如开放式鸡舍可以采取自然光照,如封闭性鸡舍应逐步减少光照时间和强度,同时还需要考虑鸡群采食时间和体重,一般在5~6周光照控制在8小时,光照强度为5Lx。
8、其它管理
8.1精确断喙 肉种鸡断喙时间在6~7日龄,现在饲养中,肉种鸡使用烫喙较多,因其方便操作,流血较少而被越来越多的养殖场所应用。烫喙时间选择在第5天较好。
8.2正确称重 种鸡体重控制的一点在于正确称重,正确称重能评价种鸡生长性能和增重情况,并根据体重来调整合适的料量。正确称重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选择称重比例,在育雏期称重中,个体称重数量越多,得出数据就越准确,所以,我们一般要求抽样称重在10%左右。第二,称重数据计算正确,并且要结合前几周体重情况分析本周增重怎样,做好能绘制曲线图。
6、育雏期垫料管理
由于需要接种球虫疫苗,育雏期的垫料管理尤为重要,网上平养和笼养的接种球虫苗以后可以垫上一部分纸张,便于鸡只采食粪便,待第3~4个星期免疫建立后拆掉,确保球虫疫苗的接种成功。平养垫料需要一定的厚度,一般育雏冬季8~10CM,夏季在4~6厘米为宜;垫料保持一定湿度(20~30%),以适合球虫繁殖,接种疫苗后不能全舍出垫料,如需转群,至少留1/4的垫料;保持鸡舍内合理的空气湿度(40~50%)。
7、均匀度管理
种鸡均匀度应该从第一日龄就开始关注,实践证明,采取分栏饲养、给料能有效提升肉种鸡均匀度,建议一群鸡分3~5个等级饲养(如大鸡、中鸡、小鸡、特大、特小),每个小栏是饲养量控制在1000~2000只,及时的挑拣大群中的弱小鸡和小群中的大鸡,放入合适的小群里饲养。
5、育雏期体重管理
要求在育雏期内体重达到手册标准,保证种鸡各组织器官发育,确保以后的生产性能完全发挥,为提高经济效益打下扎实基础,建议第一周饲喂颗粒饲料。通过第一周饲喂颗粒饲料和粉料对比体重如下表:
一周体重比较(单位:克) | |||
饲料 | 粉料 | 颗粒料 | 标准 |
母鸡 | 95 | 132 | 100 |
公鸡 | 110 | 153 | 150 |
体重达标的几大优点:
l 保障鸡体器官及免疫系统的完全发育,提高鸡只抵抗力。
l 雏鸡个体差异较小,均匀度好,便于以后的生产管理。
l 能减少疫苗、断喙等外界应激。
l 肠道发育较好,利于饲料消化吸收。
1.4育雏舍加温准备
1.4.1温差育雏法 在雏鸡到达鸡舍前12小时,应将鸡舍温度(垫料温度)上升至27~28°C,育雏伞下温度上升至35°C,一般要求鸡背高度温度在32~34°C,每个育雏伞下放500~600只种雏,应根据鸡舍温度和鸡群表现将育雏伞调整到合适的高度。
1.4.2整栋加温法 在育雏过程中,采取整栋供暖加温方法来育雏,即使用加温系统将整个鸡舍温度升到33~35°C,
1.4.3总结 两种方法对比下来,笔者个人认为前者较好,采用温差育雏法,能促使雏鸡自我选择合适温度范围,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及时调整温度,提高育成产蛋期种鸡抵抗力,冷应激耐受能力强。
1.5药物疫苗准备 对于一个种鸡场,应有专门的药物疫苗贮存和配货室,其中药物种类应分开有几大类,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大环类脂类等,还包括一些中药制剂、葡萄糖、多种维生素等。
1.5.1育雏期药物的选择 选择副作用小的,比较温和的,广谱的,如氧氟沙星,丁胺卡纳,同时注意剂量正确使用,切勿随意加大剂量,因为雏鸡肠壁较薄,很容易使肠组织道受损。还需要准备多种维生素。
1.5.2疫苗准备 由于育雏期间疫苗较多,应及时准备好最近需要使用的一些疫苗,采取合适的保存方法,各厂根据当地流行病学和结合自己场的情况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
1.6饲料饮水准备
1.6.1饲料 预备适量的颗粒破碎育雏料(建议有条件的前一周使用颗粒破碎料):蛋白质19%,能量2870千卡/公斤。
1.6.2饮水 准备前三天的温开水,水温在28°C左右,使种鸡到场就能饮水,随着日龄的增长,尔后逐步换成凉水,注意应在饮水中做好大肠杆菌检测。
1.7人员准备 育雏期间工作量较大,晚上还需要值班,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应配备充足的育雏人员。
上一篇: 樱桃的栽培技术要点是什么?
下一篇: 如何预防香蕉组培苗在苗圃感染花叶心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