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其他家畜 > 如何做好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工作? 其他家畜

如何做好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工作?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答:布鲁氏菌病(简称为布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可以感染60多种畜禽,最主要的易感群体是牛、羊、猪,可引起生殖系统发炎症,影响繁殖力。我国每年有几万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目前防疫形势比较严峻,临床上应注意搞好预防。

1、自繁自养 未发生布鲁氏菌病的地区,坚决不从疫区引进家畜及其产品和饲料,必须引进时,一定要先进行严格的隔离检疫,确认健康无菌者方可引进。非安全区更需进行严格检疫,发现带菌者和病畜,及时隔离或淘汰。

2、定期检疫 疫区每年至少两次对易感家畜进行检疫,猪、羊在5月龄以上、牛在8月龄以上、接种过疫苗的动物在注射后12~36个月时检疫。一般1月1次,2~3次后,可以6个月检疫1次,逐步淘汰阳性者,净化畜群,以后也要每年也应至少进行1次检疫。接种菌苗的动物,一般不再检疫,但对发生流产的母畜或发生睾丸肿胀的公畜,必须作细菌学检查和分离培养,以查明出现流产的原因。

3、培育健康幼畜群 犊牛出生后,可以吃1周左右的母乳,然后送隔离舍喂给消毒乳和健康母乳,待到6月龄时,间隔1.5个月,进行2次检疫,如均为阴性反应,可认为是健康未患布鲁氏菌病的,接种布鲁氏菌菌苗后,送入健康群中。羔羊应在断乳后隔离饲养,1个月内进行2次检疫,如有阳性者,再继续检疫1个月。仔猪在断奶后隔离,2个月龄、4个月龄时各检疫1次。对检出的阳性反应者,应予以淘汰或送入病畜群中。

4、及时接种菌苗 目前我国使用的布鲁氏菌菌苗主要是猪型2号苗,该苗毒力稳定、使用安全、免疫力好,专供牛、羊、猪预防接种使用,可口服,也可注射。免疫保护期,牛2年,羊3年,猪1年。也可使用羊型5号苗,该苗主要用于预防牛、羊布鲁氏菌病,免疫保护期为3年。可用于注射法、滴鼻法、气雾法免疫及口服法免疫。

使用菌苗时要注意:注射法不能用于孕畜;菌苗稀释后要当天用完,用不完者,第二天不能再用;拌水饮服或灌服时,应注意用凉开水;拌料饲喂时,应避免使用添加抗生素的饲料、发酵饲料或热饲料;免疫动物在用苗前后各3天内,应停止使用含有抗生素添加剂的饲料和发酵饲料。

5、搞好自身防护 布鲁氏菌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感染人,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不愈,造成关节炎、腱鞘炎、睾丸炎、乳腺炎、子宫内膜炎,孕妇发生流产。因此,养殖场内的职业人员要养成保护自我的习惯,在场内工作要穿工作服、胶靴、围裙,戴帽子、口罩、胶手套,工作后要煮沸消毒各种物品,或经消毒剂处理10分钟后再使用。处理流产物时不要麻痹大意,一定要严格进行消毒。

布鲁氏菌苗对人有一定的病原性,特别是在喷雾使用时,更易感染发病,所以,使用喷雾法必须做好防护工作,如果防护设备不够,应选用其他用苗方法,避免使用喷雾法免疫。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又名猪捷申病、猪脑髓灰质炎、猪泰法病是由肠道病毒属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共济失调,肌肉抽搐和肢体麻痹等一系列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

   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病猪无论是在临诊症状期还是在潜伏期都具有传染性,最危险的阶段是在潜伏期和发病初期。本病在发病第一天传染率为存栏头数的15%-40%,随后逐渐降低。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的脑脊髓中,但在感染后几周内可随分泌物(唾液等)和排泄物(粪便)排出。外观正常的猪,特别是4-8周龄以上的猪体内,常可以分离到病毒。说明健康猪带毒现象或隐性感染普遍存在。只有强毒毒株才能引起暴发流行。因此,在临诊上隐性感染的猪,对疫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猪传染性脑脊髓炎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消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

   诊断:1、 临床上以保育猪发病最多,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哺乳仔猪可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

2、本病的潜伏期,人工感染试验平均为6天。(体温运动失调)

   预防和治疗:1、重视从国外引进猪的检疫,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采取隔离、消毒等常规措施,并尽快请有关单位作出诊断。若确诊为本病,应立即就地扑杀。2、有些国家已使用细胞培养灭活苗,对小猪进行免疫,保护率可达80%,免疫期6-8个月。第三,目前没有可用于治疗的药物,也不宜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