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用药方法
鱼池施药应根据鱼病的病情、养鱼品种、饲养方式、施药目的(是治疗还是预防鱼病)来选择不同的用药方法。主要用药方法有以下六种:
(一)全池泼洒法
是池塘防治鱼病的最常用方法。它是将整个池塘的水体作为施药对象,在正确计算水量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施药浓度来计算用药量,然后把称量好的药品用水稀释,均匀泼洒到整个池塘的水体,以治疗鱼病。消毒水体比较全面、彻底,缺点是成本较高。所以多应用于高产精养池塘,低产池一般在发生严重鱼病时才使用此方法,而且多使用较廉价的药物。
(二)挂袋法
即在投饵台前2~5米呈半圆形区域悬挂药袋4~6个,内装药量以1天之内溶解,不影响鱼前来吃食为原则,可用粗布缝制药袋或直接将小塑料袋包装的药品扎上小眼悬挂使用。此法适用于驯化投喂池塘,防治吃食性鱼类的鱼病,但鱼病后期吃食不好时不宜使用。其优点是节省用药成本,操作方便,对水体的污染小。
(三)浸洗法
即在1个容器内(一般用大塑料盆或搪瓷浴盆)配制较高浓度的药液,然后将鱼放入容器内浸洗一定时间后捞出,能杀灭体表和鳃上的病原体。其浸洗时间视鱼类品种、药物种类、浓度、温度灵活掌握。此方法的优点是作用强,疗效高,节省用药量。缺点是不能随时进行,只有在鱼种分池、转塘时才能使用。
(四)口服法
是驯化养鱼常用的用药方法之一。使用时将药物按饲料的一定比例加入粉料中混合制成颗粒药饵投喂,用于治疗鱼类的内脏病、出血病、竖鳞病等。其优点是疗效较彻底,药物浪费少,节省成本。缺点是对病情较重、吃食不好的鱼没有作用。
(五)注射法
多用于亲鱼的催产和消炎,一般采用胸腔、腹腔、背部肌肉注射。
(六)涂抹法
用于亲鱼的伤口消炎,常使用紫药水或碘酊。
注意事项
一、忌随意混用药物;当同时发生几种鱼病时,要避轻就重用药治疗,一般是先治虫,后治细菌性病,即使需要混用,也要看两种药物混用后是否产生拮抗或副作用,千万不能随意混用。
二、忌用失效药物;失效或变质的药物,使用后不仅无作用还可能造成危害,因此,变质或失效的药物不能用。
三、忌鱼浮头时用药。鱼浮头时表明池水溶氧不足,这时泼药会加剧缺氧导致鱼死亡。
四、忌在下风处用药。在下风处用药会使下风处药物浓度高而上风处浓度低起不到治疗的效果,泼药要从上风处逐步向下风处均匀泼洒。
五、忌阴雨天用药。清晨或阴雨天,鱼池水温和溶氧低,这时用药可能引起水体严重缺氧而使鱼浮头,一般选择晴天中午3—4时用药,药效较好。
上一篇: 花椰菜秋冬小拱棚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 野燕麦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