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理变化
急性病猪主要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典型的病变在盲肠、结肠,甚至回肠。可见肠壁淋巴滤泡肿胀隆起、以后发生坏死和溃疡。肠粘膜呈弥漫性坏死性糜烂、表面被覆一层灰黄色或黄绿色易剥离的麸皮样物质、肠壁粗糙增厚。重症病例、肠壁大片坏死脱落,肝、脾和肠系膜淋巴结常可见到针尖大灰黄色坏死灶或灰白色结节。
2、预防措施
1、初春温度变化不定、要注意仔猪圈舍的保暖、中午仔猪可适当晒太阳;圈舍保持清洁干燥、食槽要经常洗刷、粪便发酵处理。
2、加强饲养管理、初生仔猪应争取早吃初乳并提前补料以防乱吃脏物,断奶分群时不要突然改变环境、猪群尽量分小一些。
3、仔猪断奶前后(1月龄以上),口服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进行预防。
4、较大规模养猪场发病后应将病猪隔离治疗、猪舍彻底消毒。未发病的猪可用药物预防,在每吨饲料中加入金霉素100克、可起一定的预防作用。
3、治疗方法
1、首选治疗药物为氯霉素、其口服量为每天50毫克-100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3次内服;肌注量为每天10毫克-30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3次注射、连用4天-5天,如果病情较重的可多用2天-3天。另外,土霉素、新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也可使用。
2、将天蒜5克-25克捣成蒜泥内服、每天3次、连服4天-6天。
3、呋喃唑酮(痢特灵)口服量为每天20毫克-40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口服、连用3天-5天后剂量减半、继续服用3天-5天。
4、复方新诺明,每天70毫克/千克体重、首次加倍、分2次口服、连用3天-7天。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主要病变在盲肠、结肠和回肠。特征是纤维索性一坏死性肠炎,表现肠壁增厚,黏膜潮红:上覆盖一层弥漫性坏死和腐乳状坏死物质,剥离后见基底潮红,边缘留下不规则堤状溃疡而,肠鼓气、出血坏死。有的病例滤泡周围黏膜坏死,稍突出于表面,有纤维索样的渗出物积聚,形成隐约而见的轮状环。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常可见针尖大小、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或结节。肠系膜淋巴结呈絮状肿大,有的有干酪样变。胆囊黏膜坏死。肺常有卡他性肺炎或灰蓝色干酪样结节。肾出血。
治疗仔猪副伤寒首选肠毒神针,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本品每套可用于100kg体重,一天注射一次、一个疗程三天。病情严重的可酌情加量。(针对病情严重的可先注射一针阿托品每头按1-3ml,同时口服次硝酸铋或鞣酸蛋白+活性肽碳口服,连用三天)。对发病仔猪也可选用中药治疗,中药方剂为:败酱草40克,薏苡仁30克,金银花20克,丹参、苦参、土茯苓各18克,地丁15克,丹皮10克,广木香6克,煎水给仔猪内服,每天早晚各内服一次,连续内服3天~5天。
答:一、病理变化:
(1)急性型 主要表现败血症的病理变化。皮肤有紫斑,脾肿大,暗蓝色,似橡皮,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肝也有肿大、充血、出血,有黄灰色小结节;全身黏膜、浆膜出血:卡他性出血性胃肠炎。
(2)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主要病变在盲肠、结肠和回肠。特征是纤维索性一坏死性肠炎,表现肠壁增厚,黏膜潮红:上覆盖一层弥漫性坏死和腐乳状坏死物质,剥离后见基底潮红,边缘留下不规则堤状溃疡而,肠鼓气、出血坏死。有的病例滤泡周围黏膜坏死,稍突出于表面,有纤维索样的渗出物积聚,形成隐约而见的轮状环。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常可见针尖大小、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或结节。肠系膜淋巴结呈絮状肿大,有的有干酪样变。胆囊黏膜坏死。肺常有卡他性肺炎或灰蓝色干酪样结节。肾出血。
二、防治方法:
1、预防措施:一是仔猪圈舍注意保暖,保持清洁干燥。食槽要干净,及时清粪。二是加强饲养管理,初生仔猪早吃初乳,提早引料补料,仔猪断奶分群时,不要换舍。三是仔猪断奶前后,可口服弱毒冻干苗预防。四是仔猪发病后,及时隔离治疗,猪舍彻底消毒;对尚未发病的仔猪可在每吨饲料中加入金霉素100克,加以预防。五是定期保健。按仔猪每吨饲料或每吨饮水中添加银翘散1公斤和金霉素100克,仔猪断奶当天开始使用,连续使用7天,此外在仔猪断奶前7天,可同时在母猪和仔猪的饮水中按每200升饮水添加利呼宁100克,连续使用3天~5天。
2、治疗方法:治疗仔猪副伤寒首选肠毒神针,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本品每套可用于100kg体重,一天注射一次、一个疗程三天。病情严重的可酌情加量。(针对病情严重的可先注射一针阿托品每头按1-3ml,同时口服次硝酸铋或鞣酸蛋白+活性肽碳口服,连用三天)。对发病仔猪也可选用中药治疗,中药方剂为:败酱草40克,薏苡仁30克,金银花20克,丹参、苦参、土茯苓各18克,地丁15克,丹皮10克,广木香6克,煎水给仔猪内服,每天早晚各内服一次,连续内服3天~5天。
上一篇: 种植油菜对土壤的要求?
下一篇: 网式栽培技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