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玉米空杆病发生原因与防治? 玉米

玉米空杆病发生原因与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玉米常发生不结果穗或虽结果穗,但结粒很少或不结粒,即空杆。主要表现两种情况:  
一、先天性不育空秆:种子原因,主要是种子内生理机能衰退,新陈代谢失调,以及体内输导组织障碍,导致茎秆养分输送不到果穗。  
二、不稳定性空杆:①栽培过密,通风、透光不良;②营养物质供应不足;③拔节和果穗分化期干旱或雨水过多;④品种质量差;⑤施肥不合理,施肥量少;⑥病虫危害。  
先天性不育空杆防治措施是:适当使用微肥,苗期要控制浇水,拔节后适时适量灌水,保证幼穗分化期的养分和水分的供应,促进幼穗分化和缩短抽雄吐丝的间隔时间,人工辅助授粉,增加授粉机会。  
不稳定性空杆防治措施:控制密度,合理定苗,保证通风透光,满足玉米三叶期对光照的要求。适时早播,可采用宽窄行种植,科学去雄,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  

一、危害症状

玉米空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玉米杆上根本没有果穗,是先天不育株,群众称之为“公玉米”,比较少见。另一种类型是茎秆上有果穗,但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使玉米在雄穗抽出后,雌穗迟迟不伸苞叶,不吐花丝,果穗不能发育增大,果穗变小,不结或少结籽粒,也叫雌穗滞育株。

二、发病原因

玉米空杆病是一种生理病害,是受环境原因影响,雌穗发育受阻造成果穗不能形成或者过小。影响发病的因素如下:

1、阴雨天气影响玉米授粉季节正是雨季,关键时期遇到连续雨淋,是玉米雌穗无法受粉造成空秆的重要原因。

2、土壤水分不足或过多玉米拔节后,正值雌穗分化时期,此时田内积水,土壤缺氧,玉米根部的吸收作用和呼吸作用不能正常进行,就会影响玉米雌穗的正常发育,产生空杆。相反,如果此时土壤水分不足,肥效不能正常发挥,营养供应不上,则根系弱小,光合作用能力不强,雌雄穗不仅发育不良,而且不同步,雌穗发育过晚不能正常受粉造成空秆。这几年我市玉米拔节时正值雨季,有的田中积水严重,极易造成空杆。

3、光照不足种植密度过大,相互遮阴,光照不足会降低植株光合作用能力,造成养料输送不均衡,果穗发育受到影响,就会出现空杆。中稀密度品种一般植株高大,茎杆粗壮,叶片肥厚,若过度密植容易造成光照不足导致空杆病害发生。这几年秋季我市连阴雨天较多,光合作用不足,是导致营养不良造成空杆的重要原因。

4、施肥不平衡偏施氮肥,磷钾营养不足,造成雌穗生长营养不足,雌穗发育受阻,易引起空杆。或者前期施肥过多,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受阻,也易引起空杆。聊城市有些地方习惯采取“一炮轰”的施肥方式,偏施氮肥,不注意补充磷和钾,容易导致营养元素的不平衡。

5、多因素综合作用聊城市自1998年以来,经常有玉米空杆病发生。如掖单13、浚单18、浚单20、先玉335、郑单958、中科11号等品种都有过报道。但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或在相同区域不同地块,或仅播种期的不同,空秆发病情况相差悬殊。最具代表性例子:2012年,聊城市莘县董杜庄镇有弟兄二人相邻地块玉米田,同批种子,同时播种,收获时却大相径庭,一个亩产720公斤左右,一个空秆率很高,亩产不到460公斤,这是因为造成玉米空杆的原因往往是以上多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玉米生长发育受播种时间、密度、水肥条件、光照、病虫害、种植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只有在敏感时期受到关键因素的危害才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杆现象。

三、防治方法

正因为玉米空秆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我们控制该病的发生时也应从多方面入手。采用综合控制措施,可较好的控制玉米空杆病的发生,空杆率降到1%以下。

1、合理密植稀植品种密度过大容易引起空杆,密植品种密度不足影响产量,要根据品种特性,严格按品种说明选择适宜密度留苗。

2、合理灌排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及时旱浇涝排,特别是拔节孕穗期要控制好玉米田墒情。

3、科学施肥氮磷钾按比例合理运用,苗肥以磷钾为主,每亩施用磷酸二铵12-15公斤,氯化钾或硫酸钾10-12公斤,以利于苗壮苗旺;氮肥主要用在拔节期,每亩施用20-30公斤。

4、综合防治连续阴雨连绵的天气要人工授粉;适当多施磷钾肥;采取化学药剂措施防止好病虫害;及早喷施矮壮素、助壮素或复合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株高等等。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共同作用,可大大减少空杆病害的发生。

四、空杆病害和劣质种子危害的区别

空杆病害发生时病株一般较健壮,叶片、株型、株高和其他正常植株差异不大,只是没有雌穗或者雌穗很小,穗粒数也往往较少,在生育后期才表现出来。如玉米种子质量问题如纯度不够,其中的自交苗因为没有杂交优势,从苗期开始发育迟缓,植株长势弱,株高低,植株瘦小,叶子较窄,结实后只是果穗、籽粒较小,但穗形、穗粒数一般没明显异常。

1、玉米空秆的发生原因。 玉米空秆发生原因除品种本身的因素外,外界因素也是造成玉米空秆的主要原因:一是气候因素。玉米开花授粉期如遇高温干旱天气,雌、雄花期相遇不好,花粉和花丝生活力下降,不能正常结穗;如遇阴雨连绵天气,会使花粉吸水膨胀破裂死亡,有的花粉黏着成团丧失散粉能力,形成空秆。二是密度过大,造成田间郁闭,个体瘦弱,影响雌穗发育。三是田间管理粗放,水肥不足,病虫害和草害严重发生。

2、减少玉米空秆减少对策。一是力争早播,培育壮苗。二是合理密植。根据品种、地力和栽培方式,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使田间通风透光良好,满足果穗发育对养分的需要。三是平衡施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并补施微肥、施足基肥、重施穗肥、酌补花粒肥。四是加强拔节孕穗期管理,遇高温干旱天气及时浇水,满足雌、雄穗对水分的需要,遇阴雨连绵天气要及时排涝,并进行人工授粉。

一、先天性不育空秆:种子原因,主要是种子内生理机能衰退,新陈代谢失调,以及体内输导组织障碍,导致茎秆养分输送不到果穗。  
二、不稳定性空杆:①栽培过密,通风、透光不良;②营养物质供应不足;③拔节和果穗分化期干旱或雨水过多;④品种质量差;⑤施肥不合理,施肥量少;⑥病虫危害。  
先天性不育空杆防治措施是:适当使用微肥,苗期要控制浇水,拔节后适时适量灌水,保证幼穗分化期的养分和水分的供应,促进幼穗分化和缩短抽雄吐丝的间隔时间,人工辅助授粉,增加授粉机会。  

一、先天性不育空秆:种子原因,主要是种子内生理机能衰退,新陈代谢失调,以及体内输导组织障碍,导致茎秆养分输送不到果穗。  
二、不稳定性空杆:①栽培过密,通风、透光不良;②营养物质供应不足;③拔节和果穗分化期干旱或雨水过多;④品种质量差;⑤施肥不合理,施肥量少;⑥病虫危害。  
先天性不育空杆防治措施是:适当使用微肥,苗期要控制浇水,拔节后适时适量灌水,保证幼穗分化期的养分和水分的供应,促进幼穗分化和缩短抽雄吐丝的间隔时间,人工辅助授粉,增加授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