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豆类作物 > 其他豆类 > 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其他豆类

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农业防治  
l、积极应用高产抗病优良品种。如豫豆25号、豫豆29号、郑 92l16、郑90007等。采用精选机统一精选,人工剔除虫食籽、褐斑粒等,提高种子纯度,增强种子发芽力,促进苗齐苗壮。  
2、合理进行轮作换茬:对土传病害以及在土中越冬的害虫(大豆潜根蝇、二条叶甲、豆黄蓟马等)通过三年轮作即可减轻危害。当前推广的主要是麦-玉米-麦-豆轮作,严禁重茬与迎茬。对发生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地块,至少应进行5年以上轮作方可减轻病情。也可五年内只种禾本科作物(小麦、大麦、玉米、高粱)、油菜或甜菜等。  
3、清除病株残体:大豆收割后应清除田问病株残体,并及早翻地,将病残体深埋地下,以加速病原菌消亡,减少侵染来源。对越冬于土壤中的害虫.通过耕翻将害虫翻到土表.经过耙、压等机械损伤,加之日晒、风吹、雨淋、天敌食取,可大大增加害虫的死亡率,有效减轻第二年害虫的发生与危害。  
4、加强田间管理.改善栽培技术:春播大豆播期过早或播种过深均可加重根腐病发生,应考虑适期晚播与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掌握在4—5cm。如应用播后苗前除草剂时,可适当调整播种深度,因过浅时.易造成药害.但又不能过深。人工间苗是合理密植、促进大豆群体生长发育关键,每亩留苗密度1.8~2万株。通过人工间苗拔除病、虫、弱苗及菟丝子,促进群体正常发育。提高植株抗逆能力,菟丝子的危害显着减轻。未间苗田大豆蚜虫百株蚜量明显高于间苗田百株蚜量。  
5、追施化肥:初花期前后结合降雨或灌水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在鼓粒初期可根外喷洒磷酸二氢钾、硼砂等满足大豆在全生育期内对肥料的要求。  
二、生育期药剂防治  
1、前期保苗:①播种期进行士壤处理:播种前.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l一2公斤拌适量细土.均匀撒于地面,结合耕耙时翻入土中,也可与基肥)混合使用,或用10%辛硫磷颗粒剂0.5一1公斤盖种、条施或穴施。由于辛硫磷易光解,使用时要随撒随翻,不能暴露地表时间太长。②大豆苗期: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大豆蚜虫呈点片发生阶段采用50%避蚜雾可湿性粉剂8-10克进行喷雾防治,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亩用量30-60毫升兑水喷雾或用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稀释1000-1600倍液喷雾防治。  
2、中期保叶(茎花):主要防治豆田蛴螬和豆天蛾、大豆造桥虫及根腐病、纹枯病、褐斑病、菌核病等。在蛴螬孵化盛期(7月15~20日),用5%毒死蜱颗粒剂,每亩3公斤.兑细沙土10-15公斤混合均匀,开沟条施,覆土后浇一次小水;或者用48%毒死蜱乳油400-500毫升/亩,拌细砂10—15斤,均匀撒施于大豆植株四周,然后中耕浇水:豆天蛾、大豆造桥虫可用50%辛硫磷50—70毫升/亩、5%高效氯氰菊酯20-30毫升/亩兑水喷雾防治。防治大豆菌核病等病害可用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腐霉利 (速克灵)1500倍液喷雾。防治大豆灰斑病、褐纹病,每亩可用12.5%唏唑醇(禾果利)20~30克或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喷雾。  
3、后期保叶或荚粒:应根据测报,准确防治大豆食心虫。一般在成虫发生盛期及幼虫孵化盛期之前施药,每亩可用菊酯类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或用80%敌敌畏100一 150克 /亩,用玉米秆或高粱秆作载体,将节秆切成20-30公分的小段,一端砸劈浸泡药液l0分钟,一端插入土中,每亩插30-50根进行熏蒸防治。  
三、积极保护和利用天敌  
天敌的保护和利用是综合防治的重要内容,要注意天敌的保护利用。  
1、作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在调查害虫的同时调查无敌。6月下旬大豆蚜虫盛发期间,豆田内和玉米田等有很多龟纹瓢虫和多异瓢虫的蛹和少量成虫。如益害比例达到1:150地块,应适当推迟防治或进行点片挑治,缩小化学防治面积,充分发挥瓢虫对蚜虫的控制作用。  
2、放宽防治指标,减少用药次数。在开展综合防治过程中,要坚持生态效益,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同时考虑的观点,进行科学分析,科学使用农药。据此,将豆天蛾防治指标由原来的百株3~5头.放宽到8~l0头,大豆造桥虫由原来的百株30~40头放宽到80~l00头,豆田蛴螬由原来的3—5头,放宽到8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