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 油茶有哪些病害?如何防治?

油茶有哪些病害?如何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油茶软腐病Agaricodochium camelliae Liu, Wei et Fan又名油茶落叶病,我国各油茶产区都有发生,是油茶的主要病害之一。

  防治方法:密度过大的油茶林要及时整枝修剪或疏伐,使林内通风透光良好。冬季清除病叶、病果,消灭越冬病原。苗圃地要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方,并加强管理。发病时喷洒1:1:120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加水600-800倍液,或100-300倍多菌灵。

  2油茶茶苞病Exobasidium gracile(Shirai)Syd.又称叶肿病、茶桃。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台湾、广西、广东、贵州等省(区)。

  防治方法:在担孢子成熟飞散前,在受害部位以下,剪除受害部分,烧毁或深埋。必要时在发病期间喷洒1:1:100波尔多液或波美0.5度石硫合剂三至五次,亦可收到防病的效果。

  3油茶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 Spauld et Schrenk是油茶的主要病害。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的大面积油茶栽培区,以及河南、陕西南部地区发生普遍。病害发生后,引起严重落果、落蕾、枝梢枯死,甚至整株衰亡。各省(区)油茶常年因该病减产10-30%,重病区可达40-50%。在典型林分,病落蕾占落蕾总数的26-45%。由于落果、落蕾,对当年产量影响很大。

  防治方法:(1)在普通油茶林,尤其重病区,选择抗病高产单株,就地繁育,及时推广。(2)禁止从重病区调种;种子在果壳储藏或播种前,用0.2%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拌种处理。(3)冬季之早春前,剪除病枝与带有病蕾、病幼果的小枝至病部以下1.5寸处;摘除病叶、病果。刮治大枝和干部病斑。刮口和工具经0.1%升汞水或75%酒精消毒,伤口涂敷波尔多液保护。(4)结合抚育,抹除枝干上不定芽,剪除不定芽萌发梢。(5)根据当地可能条件,喷药保护。选用药物有:波尔多液1:1:100加1-2%茶枯水;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加水800-1000倍液。

  4、油茶煤污病Neocapnodium sp.又称煤病或烟煤病,在我国各油茶产区都有分布。茶林受害轻的影响油茶树生长,并造成落花落果,降低茶籽的产量和品质,重的枝枯叶落,终至全林枯死。

  防治方法:油茶煤污病的防治首先应加强油茶林的抚育管理,及时间伐和修枝,保持适当的密度,使林内通风透光,既有利于开花坐果,又可减轻发病程度。初开始发病林分,诱病昆虫和煤污病大都出现在个别或局部枝叶上,可及早除去这些病虫枝叶加以烧毁,以免扩散蔓延。喷施石硫合剂,夏季用波美0.5-1度液,冬季用波美3-5度液,对煤污病有良好灭杀效果,但对蚧类害虫的效果稍差。如蚧类发生严重,可喷松脂合剂12-20倍液。

  5油茶白绢病Sc1erotium rolfsii Sacc.又称菌核性根腐病,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南方各省的油茶产区较普遍,苗木受害严重。有些地方的苗圃,油茶发病率可高达50%以上,引起苗木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1%硫酸铜液浇灌苗根,以防止病害继续蔓延,或用萎锈灵10ppm,或氧化萎锈灵25ppm以抑制病菌生长,也有良好的效果;在菌核形成前,拔除病株,并仔细掘起其周围病土,加入新土;在发病迹地上,每亩施用石灰100斤,可以减轻下一季度的病害;注意排水,消灭杂草,并增施有机肥料,以促使苗木生长旺盛,增强抗病能力。发病严重的圃地,可与禾本科作物,如玉米、高粱等进行轮作,轮作年限应在4年以上。

   6油茶半边疯病Corticium sp.又名白皮病、白腐病、干枯病、石膏病、烂脚瘟等。1958年以来,广东、广西、浙江、江西、湖南等省(区)相继报道有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应着重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油茶抗病力。结合垦复修剪,彻底清除病枝,集中烧毁,以减少侵染来源。对轻病枝干,及时刮治,然后涂抹1:3:15的波尔多液。

  7、油茶藻斑病Cephaleuros vireseens Kunze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南,是油茶上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在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的油茶林中,危害比较严重,影响油茶的生长。

   防治方法:对地下水位高的油茶园要开沟排水,并加强茶园清理,促使通风透光;多施磷钾肥,可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对发病严重的茶园,可以在4-6月或采果季节结束后,喷杀菌剂进行防治,出于藻类对铜素非常敏感,故可用1%波尔多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1、油茶软腐病Agaricodochium camelliae Liu, Wei et Fan又名油茶落叶病,我国各油茶产区都有发生,是油茶的主要病害之一。

  防治方法:密度过大的油茶林要及时整枝修剪或疏伐,使林内通风透光良好。冬季清除病叶、病果,消灭越冬病原。苗圃地要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方,并加强管理。发病时喷洒1:1:120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加水600-800倍液,或100-300倍多菌灵。

  2油茶茶苞病Exobasidium gracile(Shirai)Syd.又称叶肿病、茶桃。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台湾、广西、广东、贵州等省(区)。

  防治方法:在担孢子成熟飞散前,在受害部位以下,剪除受害部分,烧毁或深埋。必要时在发病期间喷洒1:1:100波尔多液或波美0.5度石硫合剂三至五次,亦可收到防病的效果。

  3油茶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 Spauld et Schrenk是油茶的主要病害。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的大面积油茶栽培区,以及河南、陕西南部地区发生普遍。病害发生后,引起严重落果、落蕾、枝梢枯死,甚至整株衰亡。各省(区)油茶常年因该病减产10-30%,重病区可达40-50%。在典型林分,病落蕾占落蕾总数的26-45%。由于落果、落蕾,对当年产量影响很大。

  防治方法:(1)在普通油茶林,尤其重病区,选择抗病高产单株,就地繁育,及时推广。(2)禁止从重病区调种;种子在果壳储藏或播种前,用0.2%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拌种处理。(3)冬季之早春前,剪除病枝与带有病蕾、病幼果的小枝至病部以下1.5寸处;摘除病叶、病果。刮治大枝和干部病斑。刮口和工具经0.1%升汞水或75%酒精消毒,伤口涂敷波尔多液保护。(4)结合抚育,抹除枝干上不定芽,剪除不定芽萌发梢。(5)根据当地可能条件,喷药保护。选用药物有:波尔多液1:1:100加1-2%茶枯水;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加水800-1000倍液。

  4、油茶煤污病Neocapnodium sp.又称煤病或烟煤病,在我国各油茶产区都有分布。茶林受害轻的影响油茶树生长,并造成落花落果,降低茶籽的产量和品质,重的枝枯叶落,终至全林枯死。

  防治方法:油茶煤污病的防治首先应加强油茶林的抚育管理,及时间伐和修枝,保持适当的密度,使林内通风透光,既有利于开花坐果,又可减轻发病程度。初开始发病林分,诱病昆虫和煤污病大都出现在个别或局部枝叶上,可及早除去这些病虫枝叶加以烧毁,以免扩散蔓延。喷施石硫合剂,夏季用波美0.5-1度液,冬季用波美3-5度液,对煤污病有良好灭杀效果,但对蚧类害虫的效果稍差。如蚧类发生严重,可喷松脂合剂12-20倍液。

  5油茶白绢病Sc1erotium rolfsii Sacc.又称菌核性根腐病,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南方各省的油茶产区较普遍,苗木受害严重。有些地方的苗圃,油茶发病率可高达50%以上,引起苗木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1%硫酸铜液浇灌苗根,以防止病害继续蔓延,或用萎锈灵10ppm,或氧化萎锈灵25ppm以抑制病菌生长,也有良好的效果;在菌核形成前,拔除病株,并仔细掘起其周围病土,加入新土;在发病迹地上,每亩施用石灰100斤,可以减轻下一季度的病害;注意排水,消灭杂草,并增施有机肥料,以促使苗木生长旺盛,增强抗病能力。发病严重的圃地,可与禾本科作物,如玉米、高粱等进行轮作,轮作年限应在4年以上。

   6油茶半边疯病Corticium sp.又名白皮病、白腐病、干枯病、石膏病、烂脚瘟等。1958年以来,广东、广西、浙江、江西、湖南等省(区)相继报道有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应着重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油茶抗病力。结合垦复修剪,彻底清除病枝,集中烧毁,以减少侵染来源。对轻病枝干,及时刮治,然后涂抹1:3:15的波尔多液。

  7、油茶藻斑病Cephaleuros vireseens Kunze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南,是油茶上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在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的油茶林中,危害比较严重,影响油茶的生长。

   防治方法:对地下水位高的油茶园要开沟排水,并加强茶园清理,促使通风透光;多施磷钾肥,可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对发病严重的茶园,可以在4-6月或采果季节结束后,喷杀菌剂进行防治,出于藻类对铜素非常敏感,故可用1%波尔多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