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合理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有不同的要求,而且对各种养分的吸收能力差异也很大,例如稻麦等禾谷作物对氮、磷的吸收量较大,烟草、薯类作物需钾较多,豆科作物、十字花科作物对难溶性磷的利用能力较强。同时,不同作物对土壤水分的要求和利用能力也不相同。因此,合理轮作可均衡地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协调养分供应,延缓地力衰退,更好地发挥土壤潜在的增产能力。
2、提高土壤肥力。不同作物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养分状况的影响不同,遗留于土壤的根茬量也各不相同,如小麦、玉米、棉花等可消耗土壤中大量的氮素,而豆科作物因固氮菌的固氮作用,能增加土壤氮素,一般种植大豆,每亩可积累3.5 ~ 5千克氮素。绿肥压青及作物残留物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因此,进行合理轮作,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从而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高。
3、减轻病虫害和杂草的危害。许多作物的病虫害潜伏在土壤和残茬中,若作物年年连作,会加重病虫害的发生。这是由于:①作物根系分泌物自身中毒,这种根系分泌物类似于动物的排泄物,是不能自己利用的,量的积累就全引起自身中毒。②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减少,有害微生物增加。③由于病害对寄主的选择性,部分害虫的专食性或寡食性,连作就有利于这部分病原菌和害虫的繁衍。轮作可改变某些病虫的生态环境,能减轻病虫危害,有利于作物增产。另外,不同作物都有“伴生杂草”,如稻田内的草,大豆地里的苍耳、菟丝子等。连作易使杂草滋生,而合理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强烈地改变了生态环境,能有效地减少或抑制杂草。
4、精耕细作,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轮作可根据地力、茬口、播种期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从而能错开农忙季节,均衡投放劳力、畜力和农机具,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做到不误农时和精耕细作,达到提高复种,用地养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上一篇: 日光温室应怎样覆盖薄膜?
下一篇: 含笑主要病虫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