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怎样根据杂交水稻需肥特点进行施肥? 水稻

怎样根据杂交水稻需肥特点进行施肥?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基肥:
基肥用量为40~50公斤/亩,能够满足秧苗期壮苗养分。一般在插秧前整地时施入,基肥施的早能够早发苗、促分蘖、抗倒伏。有效地促进水稻干物质积累,提高品质。
(2)追肥:
水稻插秧后一周左右追施尿素15~20斤/亩或者碳铵40~50公斤/亩。根据生长情况,拔节期追施10~15公斤/亩尿素。一般采取“陈水不干,新水不进”的灌溉方法,促进水稻植株稳健生长。保证有较多的有效穗数和穗实粒数。

水稻生育期中有两个需肥高峰:一是分蘖期,二是幼穗形成至孕穗期。前期供肥不足,分蘖小,叶瘦小,叶色黄,有效分蘖少。后期供肥不足,穗小籽少粒重低,影响产量。   

氮在水稻体内含量占干重的1%—4%,供氮充足,对分蘖、叶片生长,虽鞘生长,幼穗分化有重要作用,若氮素过多,稻株处于高氮状态,叶鞘和茎生长过快,抗倒能力差,并出现结实不良。磷对水稻生长影响十分明显,幼苗缺磷,分蘖减少40%左右。磷与氮相比,更有于根重和根长的增加,氮磷配合得好,效果更好。成熟过程中,稻体内的磷主要集中在稻穗,对籽粒充实有重要作用。钾能提高氮肥吸收和利用效率,对减少各生育期的黑根数十分有效。含钾量高的植株,籽粒饱满,茎机械组织发达,抗折断能力强,对提高抗病性有一定作用。水稻是需硅较多作物,但经试验在我县增产效果不明显。   

研究水稻需肥特点,就是为了搞好配方施肥。重点研究氮、磷、钾营养元素的科学配合,因而,在各种肥料营养含量中,只标出氮、磷、钾三元素含量,其它中量元素和微肥都不能计算在有效养分含量中,配方肥料也是如此。   

根据水稻需肥特点,在施肥上要做到一般田前重中轻后补,肥田前重中补后控,前重,要重施底肥和返青肥,轻施穗肥,补施粒肥。底肥磷钾肥施入90%左右,氮肥占总氮肥量60%,返青肥氮肥占总氮量的35%,穗肥和粒肥占氮肥总量5%,根据长相施用磷钾肥和氮肥。肥地后控,就是后期控制化肥使用量,防贪青倒伏及晚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