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鼻腔肺炎的治疗
马鼻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马的传染病,主要引起马呼吸道感染和妊娠母马流产。本病过去叫马病毒性流产,近年来已多用马鼻腔肺炎这个名称。
【病原】
马鼻腔肺炎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属,叫马疤疹病毒一1,以区别于马疙疹病毒一2,- 3、一4等。马疤疹病毒一I用血清中和试验可分为两种亚型。亚型一1以美国(简写为肠一D)毒株为代表;亚型一2以美国Army183、日本H-45和一些欧洲毒株为代表。
病毒的抵抗力不强,在自然环境中存活不到2周,如把含毒组织保存在一20℃则病毒可存活2一3年以上。
马疱疹病毒一1可以在叙利亚地鼠乳鼠体内适应并传代。病毒也能在鸡胚内繁殖,脑内接种幼年小白鼠也可适应,并可在马、猪、绵羊、牛、家兔等多种细胞组织培养中
【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马疱疹病毒一1的传播途径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经呼吸道或消化道而进人马体。病毒从鼻腔排出的时间可达14天以上。流产胎儿含有大量的病毒而成为传染源,感染本病的公马精液可能含有病毒。临床上健康的带毒马可能存在,病毒侵人母马机体发生第一次毒血症感染子宫之后而成为潜伏感染,至母马妊娠后病毒便再 活跃起来。注射非洲马瘟疫苗也可把潜伏状态的病毒激发起来。
临床症状本病的特征为小马在秋冬季节发生暴发性上呼吸道感染。潜伏期为 10-50天或以上。发病后体温突然升高,一般为39.2一40.9C,持续2一5天。流鼻液,下领淋巴结肿大。开始白血球减少,在体温下降前增多。如无继发感染,一般于1周内恢复,发生肺炎的幼驹常有死亡。
本病的又一主要特征为母马感染后1-4个月发生流产,一般在妊娠8-11个月流产的较多,有的流产率高达90%。而在澳大利亚、南非和英国马疱疹病毒一I则很少引起母马流产。
病理变化流产胎儿的病理变化为胸腔及腹腔积水,肝脏有大量直径约2毫米的囊一下坏死灶,心有出血点,眼结膜变黄,脾稍肿大,肺有癖血斑。尿囊绒毛膜部位呈紫红色,流产胎儿一般只能见到部分这些病变。有的早期流产胎儿的肝表现为坏死性变化,而后期流产胎儿的肝则表现为增生性变化,妊娠4个月的流产胎儿的病理变化比较典型。
幼驹和成年马感染本病后引起上呼吸道发炎、充血和糜烂,并引起呼吸道的粘液腺发生增生作用。几天后波及到肺部,肺间质组织发生水肿和纤维浸润,然后发生实变和纤维性变。幼驹感染后上呼吸道上皮和淋巴生发中心有明显的坏死,并在小支气管上皮有中性球浸润和典型的疱疹核内包涵体。母马生殖道的变化为绒毛坏死后尿囊绒毛膜和子宫内膜完全脱离。
无纤维素性渗出。肝坏死灶的周围有许多特异的嗜伊红的核内包涵体,在胆管间叶上皮和肺的大支气管上皮也可能有这种核内包涵体。
【控制措施】
(1)治疗。在鼻腔肺炎发热期之后可用抗菌素以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病马应有充分的休息,母马流产后可对阴道局部对症治疗,改善饲养管理。
(2)防疫:马感染过鼻腔肺炎后免疫的时间不长,3一4个月后能再感染。被动免疫可以由母马把血中抗体通过初乳传给幼驹,幼驹血清中抗体价相当于其母马血清价,可持续2一3个月。目前,还没有供预防注射使用的规范疫苗。
5 诊断
5.1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5.2 实验室诊断
在国际贸易中,尚无指定诊断方法,替代诊断方法有病毒中和试验(VN)。
病原检查:抹片镜检(取鼻黏膜细胞,制成抹片,做HE染色,检查嗜酸性核内包涵体);细胞培养分离(采鼻咽样品用马 胎肾细胞或马真皮或肺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培养);直接免疫荧光法(可直接检查流产马胎儿组织中的特异性抗原)。
血清学检查:病毒中和试验。
病料采集:鼻咽分泌物(鼻拭子,应在发热期尽早采集),流产胎儿的肝、肺、胸腺和脾,于4℃保存及时送检,不能尽快处理的样品应置-70℃保存。
血清学检查应采取双份血样,第一份血样于发病初期(急性期)采集,第二份血样于发病后3~4周(恢复期)采集。(因本病毒到处存在,马群检测血清阳率很高,应通过双份血清检测均出现效价增高,才能说明该马群感染了本病)。
5.3 鉴别诊断
应与马腺疫、马流行性感冒、病毒性动脉炎相区分。
6 防治
执行一般性卫生防疫措施,加强妊娠马和饲养管理,不与流产母马、胎儿和鼻肺炎患畜接触。对流产母马要及时隔离(至少6周)防止接触传播。流产的排泄物、胎儿污染的场地、用具要严格消毒。
(1)治疗。在鼻腔肺炎发热期之后可用抗菌素以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病马应有充分的休息,母马流产后可对阴道局部对症治疗,改善饲养管理。
(2)防疫:马感染过鼻腔肺炎后免疫的时间不长,3一4个月后能再感染。被动免疫可以由母马把血中抗体通过初乳传给幼驹,幼驹血清中抗体价相当于其母马血清价,可持续2一3个月。目前,还没有供预防注射使用的规范疫苗。
上一篇: 什么玉米田除草剂能兼治麦苗?
下一篇: 稻管蓟马年发生多少代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