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研究表明,当年落在地面上的病果,在9月份前后,在烂果的果皮内侧陆续形成卵孢子,落入土壤越冬。第二年早春在适温高湿条件下,卵孢子便萌发产生孢子囊及形成大量的游动孢子,成为主要的初次侵染来源。树冠上患病的花枝、果枝,入冬后也可产生少量的卵孢子。
此病发生的最适温度是22~25℃,超过28℃病害的发展就受到抑制。
荔枝霜疫病在侵染过程的各个时期都要求高湿度,否则,有适宜的温度条件都不会造成为害。在高湿的条件下,此菌在11~30℃均可侵入荔枝果,在18℃只需5分钟便可侵入。最适的扩展温度为25℃,在25℃下,从病菌的侵入到症状表现不到24小时。广州地区4~6月份是多雨季节,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侵入,病原菌的再侵染频繁,是荔枝霜疫病在该地区经常流行的主要原因.在这期间如雨量较少,霜疫病的发生就会轻得多。
在一般情况下,枝叶繁茂、结果多的树发病较多。同一株树,树冠下部结果多,较荫蔽,病害发生较早较重。
凡土壤比较湿润肥沃或施氮肥过多、植株生长繁茂而叶色浓绿的树,发病也较多。
此菌对荔枝的致病力极强,目前,广东省栽种的主要荔枝品种均不抗病,一般早、中熟种发病较重,迟熟种发病较轻。是因为前者在开花及果实成熟阶段正处于广东的多雨季节,后者在果实成熟时,也正碰上多雨季节,但迟熟品种结果偏晚,此时雨水少,温度较高,不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故病害发生较轻。迟熟品种在果实成熟期遇上连续下雨,则此病同样发生严重。
此病一般在将近成熟或成熟果实发生较重,未成熟的果实发生较轻。
上一篇: 小麦的营养品质包括?
下一篇: 如何修剪柑橘盛果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