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番茄 > 番茄霜霉病如何识别及防治? 番茄

番茄霜霉病如何识别及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症状

1、在苗的上部或伤口外发病,病部灰褐色,腐烂,表面生有灰色霉层。
2、成株期叶片发病,从叶缘开始向里产生淡褐色“V”形病斑,水浸状,并有深浅相间的轮纹表面生灰色霉层,潮湿时病斑背面也产生灰色或灰绿色霉层,叶片逐渐枯死。
3、果实发病时,病菌多从残留的花瓣、花托等处侵染,逐渐向果实扩展,果实蒂部呈灰白色水浸状软腐,产生灰色至灰褐色霉层。
防治方法
1、染病后的植株、病叶、病枝等病残体,应及时集中带出棚外烧毁或深埋。在进行农事操作时,应先操作健株,再操作病株,操作完病株应洗手再干其它活。杜绝人为的传染。
2、温湿度的调控。上午保持25℃-30℃,下午保持20℃-25℃,上半夜15℃-20℃,下半夜10℃-15℃。适当节制浇水,严防浇大水,浇水时应选择晴天上午,浇水前头天晚上用烟雾剂薰棚一次,发病期不浇水,浇水后要注意排湿。
3、加强通风管理,以降低棚内湿度。做法是,早晨拉起草帘后,先放风20分钟左右,把棚内雾气排走再闭棚,待棚内温度升到30℃时再放风排气降湿。采用这种方法排湿效果较好。
4、对于感病的番茄,还是需要喷施不同的杀菌剂,这样能更好的防治番茄病害。

番茄霜霉病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幼苗、成株均可发病,可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形成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斑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

发生特点:低温、潮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95~100%时易流行。20~23℃时菌丝生长最快,借气流、雨水传播,偏氮,底肥不足,连阴雨,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浇水过多,密度过大利于发病。是一种多次重复侵染的流行性病害。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注意通风,采用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及时整枝和清除中心病株、病叶。2、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施药效果好。药剂有:72%克露800倍、52.5%抑快净2000倍液进行喷雾。番茄晚疫病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幼苗、成株均可发病,可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形成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斑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

病害症状   

番茄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果实等。叶片染病,叶面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病斑,叶背面病斑上长出灰褐色至黑褐色的绒状霉层,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条件适宜时,病叶正面也长出霉层。病害严重时可引起全叶卷曲,植株呈现黄褐色干枯。果实染病,果蒂附近形成圆形黑色病斑,硬化稍凹陷,不能食用。嫩茎及果柄上的症状与叶上相似。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最好采用粉尘施药或烟雾施药法用药,亦可采用喷雾方法施药。粉尘施药或烟雾施药应在傍晚时喷洒粉尘剂或施放烟雾剂。常用的粉尘剂有5%加瑞农粉尘剂、5%百菌清粉尘剂、7%叶面净粉尘剂、10%敌托粉尘剂等,每 667m2 每次 1kg ,7~8天1次;常用的烟剂有45%百菌清烟剂,每 667m2 每次250~ 300g 。喷雾施药应在发病初期,以上午用药为宜,先摘除病叶,再喷洒药液,要注意叶背面用药。可用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000倍液、2%武夷霉素水剂15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夜、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0%福星乳油6000~8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每7~8天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