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其他家畜 > 地膜覆盖栽培的优点与方式? 其他家畜

地膜覆盖栽培的优点与方式?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有利于提高地温:塑料薄膜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允许短波辐射透过,另一方面它又阻止长波辐射透过。太阳光主要是短波辐射,因此,白天阳光穿透地膜为土壤加热。土壤中热量向外扩散是以长波辐射为主,因而起到了提高地温的作用。据测定,早春盖地膜的耕层温宽比不盖的高2~4℃,地膜越宽,增温效果越好,例如,1.4米宽的比0.7米宽的提高地温1~1.2℃。

(2)有利于保墒:盖地膜后,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当土壤水气上升时,受到地膜的阻挡,凝结成水滴又回到土壤中。据测定,盖膜的比不盖的0~10厘米土层含水量高4%。从而可减少瓜田前期灌水量,有利于提高地温。

(3)减轻土壤板结:盖膜后,灌溉的水是从地膜上流过的,通过定植孔和边缘隙向下渗漏,避免了地表漫灌;下雨时,雨水也不能直接淋溶地表,减少了径流形成表板结。因而盖膜后土壤孔隙度增加,含水量和含气量都有所提高,土壤结构得到了改善,促进了根际微生物的活动和土壤养分的转化。同时,盖膜后还可以减少土壤养分的淋溶和流失。

(4)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盖膜后,由于改善了植株生长条件,所以促进了植株根、茎、叶的发育,使各生育期都相应提前。试验结果表明,覆盖地膜栽培比不覆盖的提早5~7天成熟,增产30~50%。

(5)可以改善植株周围的小气候:首先,由于地膜对光的反射作用,能显著地增加地面反射强度。例如:覆膜畦的植株中下部叶片能多得到10.5%的反射光。其次,在塑料棚或温室内栽培时,地膜还会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因而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方式
地膜覆盖的方式依当地自然条件、作物种类、生产季节及栽培习惯不同而异。
平畦覆盖

畦面平,有畦埂,畦宽1.00-1.65米,畦长依地块而定。播种或定植前将地膜平铺畦面,四周用土压紧。或是短期内临时性覆盖。覆盖时省工、容易浇水,但浇水后易造成畦面淤泥污染。覆盖初期有增温作用,随着污染的加重,到后期又有降温作用。一般多用于种植葱头、大蒜以及高秧支架的蔬菜,小麦、棉花等农作物、果林苗木扦插也采用。
高垄覆盖

畦而呈垄状,垄底宽50-85厘米,垄面宽30-50厘米,垄高10-15厘米。地膜覆盖于垄面上。垄距50-70厘米。每垄种植单行或双行甘蓝、莴笋、甜椒、花椰菜等。高垄覆盖受光较好,地温容易升高,也便于浇水,但旱区垄高不宜超过10厘米。
高畦覆盖

畦面为平顶,高出地平面10-15厘米,畦宽1.00-1.65米。地膜平铺在高畦的面上。一般种植高秧支架的蔬菜,如瓜类、豆类、茄果类以及粮、棉作物。高畦高温增温效果较好,但畦中心易发生干旱。
沟畦覆盖

将畦做成50厘米左右宽的沟,沟深15-20厘米,把育成的苗定植在沟内,然后在沟上覆盖地膜,当幼苗生长顶着地膜时,在苗的顶部将地膜割成十字,称为割口放风。晚霜过后,苗自破口处伸出膜外生长,待苗长高时再把地膜划破,使其落地,覆盖于根部。俗称先盖天,后盖地。如此可提早定植7-10天。保护幼苗不受晚霜危害。既起着保苗,又起着护根的作用,而达到早熟、增产增加收益的效果。早春可提早定植甘蓝、花椰菜、莴笋、菜豆、甜椒、番茄、黄瓜等蔬菜,也可提早播种西瓜、甜瓜等瓜类及粮食等作物。
沟种坡覆

在地面上开出深40厘米,上宽60-80厘米的坡形沟,两沟相距2-5米(甜瓜为2米,西瓜为5米),两沟间的地面呈垄圆形。沟内两侧随坡覆70-75厘米的地膜,在沟两侧的地面呈垄圆形。沟内两侧随坡覆70-75厘米的地膜,在沟两侧种植瓜类。
穴坑覆盖

在平畦、高畦或高垄的畦面上用打眼器打成穴坑,穴深10厘米左右,直径10-15厘米,空内播种或定植作物,株行距按作物要求而定然后在穴顶上覆盖地膜,等苗顶膜后割口放风。可种植马铃薯等作物。